訪問主要內容
法語世界

法語圈最高新聞獎設立90周年

發表時間:

歡迎您進入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中文[法語世界](Cultures Francophonie)專欄。本次節目介紹法語圈新聞界的最高榮譽Prix Albert LONDRES,中文可被譯為阿爾貝·倫敦獎或阿爾貝•隆德爾獎。在法語世界裡,它可與美國的普利策新聞獎(Prix Pulitzer)一比高低。由尼古拉翻譯與編播。

RFI Image Archive / Lettonie : Etat observateur de l'OIF depuis 2008. Les Prix Albert Londres 2022 ont été remis à Riga en Lettonie le 28 novembre 2022. Ici, vue de la capitale, Riga. (illustration) 
存檔圖片:拉脫維亞於2008年10月成為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OIF)觀察員國。
RFI Image Archive / Lettonie : Etat observateur de l'OIF depuis 2008. Les Prix Albert Londres 2022 ont été remis à Riga en Lettonie le 28 novembre 2022. Ici, vue de la capitale, Riga. (illustration) 存檔圖片:拉脫維亞於2008年10月成為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OIF)觀察員國。 © Getty / RFI Image Archive
廣告

Prix Albert LONDRES這個於90年前在巴黎創立的法語圈新聞獎,是為了紀念在1932年因公殉職的法國著名記者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 1884-1932)。他在赴中國執行完數月之久的海外採訪任務後,於1932年5月在回法途中不幸遭遇海難而離開人世,終年47歲。2022年為其殉職90周年。

- Prix Albert LONDRES已於2017年形成三大類 -

法語圈新聞界一年一度的最高榮譽-阿爾貝·倫敦獎(Prix Albert LONDRES)首次頒獎是在1933年,最初只有一個獎項。但隨着社會發展,這一法語新聞獎自1985年起下設書面媒體(Prix Albert-Londres de la presse écrite)和視聽(Prix Albert-Londres de l'audiovisuel)兩類。到2017年,又增設了圖書類(prix Albert-Londres du livre)。

RFI Image Archive / Les lauréats du prix Albert-Londres: Samuel Forey du «Figaro», David Thomson journaliste à RFI, Tristan Waleckx et Matthieu Renier journalistes à France 2, à Paris, le 4 juillet 2017. 
存檔圖片 :法廣(RFI)記者David Thomson為2017年的獲獎人之一。
RFI Image Archive / Les lauréats du prix Albert-Londres: Samuel Forey du «Figaro», David Thomson journaliste à RFI, Tristan Waleckx et Matthieu Renier journalistes à France 2, à Paris, le 4 juillet 2017. 存檔圖片 :法廣(RFI)記者David Thomson為2017年的獲獎人之一。 AFP - Eric FEFERBERG / RFI Image Archive

十天前的2022年11月28日,在北歐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法語圈新聞界一年一度的最高榮譽-阿爾貝·倫敦獎(Prix Albert LONDRES)的頒獎儀式在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舉行。地處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在歷史上曾處於蘇聯(URSS)的統治下。1991年通過公投取得獨立。拉脫維亞如今不僅是歐盟和歐元區的成員,還在2008年10月被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OIF)接納為觀察員國。

Prix Albert LONDRES2022年焦點是俄烏戰爭 -

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大背景下,阿爾貝·倫敦獎(Prix Albert LONDRES)評審委員會在2022年11月28日,把第84屆書面媒體類獎項授予了法國《費加羅》報的記者瑪爾戈·班恩(Margaux Benn/Le Figaro),表彰其對俄烏戰爭的報導。第38屆視聽類獎項則被授予法國女記者亞歷山德拉·約塞(Alexandra Jousset)和俄羅斯的調查記者克謝妮婭·博利沙科娃(Ksenia Bolchakova)。她們的得獎作品是一部80分鐘的紀錄片[Wagner, l’armée de l’ombre de Poutine]。這部影片的名稱,中文可被譯為《瓦格納,普京陰影下的軍隊》。這兩類的獲獎作品都與當前的歐洲局勢密切相關。而俄羅斯的瓦格納僱傭軍不僅在歐洲的烏克蘭直接參戰,同時在非洲也介入了許多國家。

RFI Image Archive : Prix Albert-Londres de l'audiovisuel 2022 est [Wagner, l’armée de l’ombre de Poutine]. Ici, Wagner. (illustration)
RFI Image Archive : Prix Albert-Londres de l'audiovisuel 2022 est [Wagner, l’armée de l’ombre de Poutine]. Ici, Wagner. (illustration) © @ RFI Mandenkan

而第6屆圖書類獎項的獲得者維克多·卡斯塔內(Victor Castanet), 其得獎的書著名稱為[Les Fossoyeurs - Révélations sur le système qui maltraite nos aînés],中文可被譯作[掘墓人 - 揭示凌辱我們長者的體系]。這是一個調查報告,由法國著名的出版社-法亞爾(Fayard)於2022年元月發行。

Prix Albert LONDRES2002年曾在莫斯科頒獎 -

阿爾貝·倫敦新聞獎(Prix Albert LONDRES)作為法語圈新聞界的最高榮譽(Prix Albert LONDRES),自1933年在巴黎首次頒發以來,授獎儀式通常都是在法國境內舉行。直到2002年才第一次在法國境外城市組織年度頒獎儀式,地點是在莫斯科(Moscou)。原因之一是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生前,曾在1920年獲准進入俄國,報導人民的苦難、他在報道中也曾介紹過列寧(Vladimir Ilitch Lénine)和托洛茨基(Léon Trotski)。

此外,20年前的俄羅斯,同樣是在普京總統的領導下,當時的俄羅斯聯邦剛成立不久,國內新聞界呈現蓬勃發展的遠景。正是在一種輿論相對寬鬆的大氛圍里,法語圈新聞界的這一最高榮譽Prix Albert LONDRES在2002年首次在法國境外、俄羅斯首都舉行了頒獎儀式。而今,時過境遷,俄羅斯因強化對新聞領域的管控,堅持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而飽受國際批評,並遭到西方整體制裁。

Prix Albert LONDRES創立於90年前的1932年 -

現在把鏡頭拉回到90年前的中國。據法文資料介紹,1932年元月,法國記者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抵達上海。他此行的任務是報導中日戰爭。當時的中國,局勢吃緊。日本在1931年“9·18”事變後,出兵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作為一名戰地記者,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當年在上海現場見證了歷時5個多星期之久的“一·二八”事變,日本稱之為“第一次上海事変”。當時在他身邊,還有另一位著名的法國女記者安德莉·韋奧利(Andrée Viollis)。到了1932年3月,戰事放緩,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開始周遊中國各地。同年4月份他去了盛京(Mukden),即現在的遼寧省會瀋陽。

RFI Image Archive / Le golfe d'Aden est l'espace maritime situé entre la corne de l'Afrique (Somalie) et la péninsule arabique (Yémen). 存檔圖片 :亞丁灣位於非洲和亞洲之間。
RFI Image Archive / Le golfe d'Aden est l'espace maritime situé entre la corne de l'Afrique (Somalie) et la péninsule arabique (Yémen). 存檔圖片 :亞丁灣位於非洲和亞洲之間。 Stocktrek / RFI Image Archive

1932年04月23日,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登上一艘名為喬治·菲利帕(Georges Philippar)的大郵輪,踏上返回法國的歸途。不幸的是,這艘從日本出發駛向歐洲的大郵輪於同年5月15日至16日夜間,在亞丁灣(golfe d’Aden)因發生火災導致沉船事故。當時這艘船上有上千人,其中49人死亡。而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名列遇難者之一。

- 法國著名記者Albert LONDRES死因至今有謎團 -

這一海難事故至今仍存在陰謀論之說。在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遭遇海難離世後,與其在上海一同登船的友人:朗-維亞爾夫婦(Lang-Willar)得以獲救。法國媒體曾派出一架飛機前往布林迪西(Brindisi)迎接他們。然而,這架專機也在返航途中於1932年05月25日在阿爾卑斯山發生空難事故。機上四人全部死亡。這一墜機事故進一步加劇了有關圍繞阿爾貝·倫敦(Albert LONDRES)死因的謎團。

法語世界 第12集 Cultures francophonie Episode 012 - Prix Albert Londres et ses lauréat(e)s 2022
06:26

Cultures francophonie 09-12-2022 法語世界 Episode 12 - Prix Albert Londres et ses lauréat(e)s 2022

尼古拉

聽眾朋友,以上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中文[法語世界]專欄(Cultures francophonie)的第12個節目,介紹1932年設立的法語圈新聞界最高榮譽-阿爾貝·倫敦獎(Prix Albert LONDRES) 90周年。

感謝本台法廣音像資料室(RFI Sonothèque)的協助,與Guya的技術合作,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星期五的節目中再見。

.Fin.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