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中國電影票房超過好萊塢,但電影形勢非常困難

發表時間:

中國也許尚未能取代美國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但中國電影業確實在2020年取代好萊塢,成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市場。2020年全球十大票房最高影片中有四部來自中國。儘管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重創傳統新年之際的影院票房高峰,但年底時,美歐等國尚在疫情中掙紮,中國電影市場則基本已經恢復正常。如何解讀這種市場成功?中國電影史專家、在法國東方語言學院任教的Louisa Prudentino女士向本台談了她的觀察。

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多部華語影片參加影展,但沒有一部影片進入主競賽單元。
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多部華語影片參加影展,但沒有一部影片進入主競賽單元。 © Bob Peterson & Nike / All rights reserved Graphic design / Hartland Villa
廣告

Louisa Prudentino女士的中文名字是路易莎。她表示,電影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軟實力武器。中國幾年前就想建設中國的好萊塢,並為此做出許多努力。同時,中國電影也順應了習近平上台以來推動的民族主義政治形勢。近年中美關係惡化,更對這種民族主義起到刺激作用,這些都反映到了電影業, 大批電影製作出來。這些國產電影借用好萊塢電影賴以成功的各種元素,加入政府可以接受的越來越政治正確的內容。 從數量上看,可以說很成功。

中國電影業風生水起,加上其龐大的國內市場,觀察人士早已預期,中國票房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目前在台灣輔仁大學任教的、法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Jean-Yves Hertebise一年前就此發表文章指出,對這些數字的解讀還需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二是外國影片進入中國市場要受制於中國難以預測的審查制度。中國票房最高的影片,主要是那些符合黨的要求的商業大片。

那麼,中國電影業如此高產,在國外市場有多少受眾呢?路易莎表示:

路易莎:“老實講,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並不多。中國努力對外出口國產電影,中國製片人也曾大筆投資好萊塢,甚至試圖影響劇本的編寫,希望塑造對中國有利的形象,吸引國外對中國的興趣。但有些好萊塢影片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成功進入了中國,而中國電影出口國外則不太成功。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電影是一個傳播軟實力的武器,但這些電影太本土、太中國味,很難在其它市場取得成功。這當然也要看是哪類電影。就商業大片而言,比如張藝謀的電影,就總可以在歐美國家找到一些觀眾,因為張藝謀很有名。如果是那些其實主要是針對中國觀眾製作、顯示中國人如何自豪的影片,在國外就不可能有觀眾,至少是不會像中國政府期待的那樣受到歡迎。但還有另一類電影,也就是作者電影,或者說獨立電影。 中國政府根本不理會這些電影。這些電影現在當然也越來越少了。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這些是電影怎麼存活下來的,但有些片子還是輾轉到了國外,並贏得觀眾。比如賈樟柯,他就在法國擁有一批觀眾。但這又不是中國政府想要看到的。”

“這類電影,不只是中國政府不喜歡,有時候中國觀眾也不喜歡。政府和觀眾都不喜歡在銀幕上看到的故事顯示的是他們日常所見的生活,不想看到影片指摘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凸顯中國取得進步。對賈樟柯等作者電影導演的指責之一,就是他們揭露全球化或改革的陰暗面,展示失業、社會不平等現象等。政府不喜歡這樣的電影,中國觀眾也不喜歡。因為傳統上講,中國人去電影院是為了走出日常生活,去夢想另一種生活,而不是去看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他們想要看演出,比如動作片,或者浪漫愛情片等就很受歡迎。中國觀眾沒有看作者電影的習慣。問題是,目前在中國,觀眾很難明白什麼是商業電影,什麼是作者電影, 因為作者電影目前面對的形勢極為困難。他們正被大量的商業片窒息。不少獨立電影人不得不調整角度,就連在國外很有名的賈樟柯都不得不改變方式,以便能讓中國觀眾看到他講述的中國故事。”

“問題就在這兒。中國電影的形勢非常困難。政府加強了控制,對於電影來說,實在不是順風順水的時期。那些中國大片對於市場來說,當然不錯。中國電影數量超過了好萊塢,很好。但是這只是符合中國政府的利益,對於電影本身來說,這甚至是不利的。”

中國問題專家Jean-Yves Hertebise也就此指出,關鍵問題是,在這種條件下,真正有創意的中國電影還能否誕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