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龍應台: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香蕉不會與蘋果比誰圓

發表時間:

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近日到訪巴黎,除了與法國文化界和政治界人士接觸交流之外,首要任務是部署推動台灣文化走向國際的工作。在她看來,台灣文化很值得歐洲更多的關注和了解,因為台灣以時間證明了西方自由思想可以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銜接。

2013年2月18日,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訪問巴黎。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與台灣駐法代表呂慶龍(左)及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右)在一起。
2013年2月18日,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訪問巴黎。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與台灣駐法代表呂慶龍(左)及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右)在一起。 (圖片來源:台灣文化部)
廣告

台灣做給你看:西方自由思想與傳統中華文化可以融合

早在2008年的總統選舉中,當時還是候選人的馬英九就提出了要將台灣打造成“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的口號,並承諾當選後將推動在海外設立台灣書院。2012年5月,在過去二十年間主持台灣文化工作的文建會正式升格為文化部,成為自1949年以來,台灣政府增加建設的第一個部會,而著名作家龍應台應邀出任首任部長,承擔起這個新部會的啟航重任。如果說龍應台的文人身份吸引了輿論的特別關注的話,這項人事選擇所顯示的更是總統馬英九推動台灣文化走向世界的決心。這種對台灣文化特色的自信顯然與作家龍應台所認同的理念不謀而合。

2013年2月18日,龍應台在巴黎與華語媒體會談。在孔子學院近年來在世界遍地開花的背景下,龍應台堅信相對於中國大陸,台灣有他值得世界關注的文化品質和特色。 

龍應台:我覺得,台灣的文化非常非常值得成熟的文明、而且進步的歐洲去更多的注意和深度地了解。因為如果以中國為中心的話,台灣是屬於所謂的邊緣,但是,因為它是邊緣,所以它所存在的空間更開闊,它的想象力更大,它的約束更小,所以,其實它所含有的文化的爆炸力和它的進步性,有時候邊緣是超過中心的,尤其是對於歐洲而言,對於法國而言。從法國大革命以來,到中間經過的啟蒙時代,曾經有一種說法,說由西方所代表的自由的思想,和孔夫子所代表的傳統中華文化不相容。但是,台灣的重要在於,它做給你看,說:這兩者是可以融合,可以銜接的。

台灣書院沒有傳達政府政令的任務

台灣書院理念經常被理解為台灣與大陸的孔子學院競爭的努力。但龍應台指出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有着本質的不同:

龍應台:我剛才說香蕉不會去和蘋果比,看誰比較圓。台灣書院和孔子學院絕對不一樣。台灣社會本身的結構就太不一樣了。台灣的社會,它的文化基本上所有的表現都是從下而上,從草根上來的,這也會影響到台灣書院在海外所舉辦的任何活動,不管是思想講座,還是議題辯論,或者是一個表演團體的演出,它一定不是政府從上而下、有一個意識形態要拿出去宣傳 我們連宣傳部都沒有,文化部也絕對不是宣傳部,所以,它會是一個在台灣那塊泥土上生活的人民的情感的表達,它是一種自然的情感的表達。所以,我們台灣書院在海外,大概也不會有任何思想的禁區,它也沒有傳達政府政令、宣導這樣的任務,所以,台灣書院在海外的社會裡頭,我們希望做到的,反而不是去宣傳這個國家如何、如何,台灣政府如何如何,而是用人民對人民的方式,讓海外的不同社區了解:喔,台灣人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台灣的文化是這種情感的表達。所以,它的基本結構跟孔子學院非常的不一樣。如果說孔子學院是大而正統的話,那台灣書院一定是小而活潑,小而有趣。

巴黎台灣書院尚需時間和籌備

2011年,首批三所台灣書院在美國紐約、休斯敦和洛杉磯啟動。2012年初,台灣駐法國代表呂慶龍先生與巴黎狄德洛大學,也就是巴黎人常說的巴黎第七大學簽署了雙邊合作及成立台灣書院聯繫點的意願書。但具體運作顯然尚需要時間和籌備。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先生向我們介紹了相關情況:

陳志誠:關於台灣書院,目前在巴黎,我們的名稱是台灣文化中心。文化部的前身是文建會,那時沒有電影、流行音樂等業務,基本上,台灣文化中心主要是視覺、表演等比較屬於純粹文化領域的項目。這幾年,台灣文化中心工作的成效可以說非常突出,很有成績。關於台灣書院,龍(應台)部長的構想是希望有關於文化的整體意義,能夠更有質地、更深邃、也就是更具人文思想、而且有國際視野。所以,目前,我們希望朝這個方向,在既有的基礎上,做一個比較紮實的評估。原則大概上不會馬上就變更,但是,我想,目前巴黎的台灣文化中心一定有辦法,去努力達成龍部長上述所說的台灣書院的架構和優越品牌形象這種未來的轉換。

但是,轉換一個架構要有相對的專業人士、相對的預算,需要架構一個平台,還有我們本身的架構,這些需要一些時間和籌備。如果這些工作紮紮實實地做,那我相信,不管是繼續台灣文化中心,還是台灣書院,都是在文化國際場合交往的舞台上的展演,會隨着時間慢慢開展的電影、文學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

法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你們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或困難是什麼?

陳志誠:困難一定有。因為,文化部以前叫文建會,廣播電視、電影、或者流行音樂、出版、或者漫畫等等,其實以前是要由另一個部會 新聞局負責。您知道,每一個部會都有自己工作的模式和方式。如果我們現在談農業,談經濟,也一定有不同的工作模式。經濟需要快速地考量到利益,希望很快速地獲得盈餘,能夠累積財富,能夠在數字上很快發展,所以,它來來往往的思考比較快速。可是文化不太一樣,文化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去沉澱,需要有更多元的模式去周折。所以,我們這個部會和其他的部會一定也有類似這樣的方式上的不同,那麼磨合起來當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可以說這會是困難之一。

第二個方面是,歐盟現在整體經濟不是處於一個最理想的狀況,東亞地區漸漸地也開始受到影響,所以,資本、資金的義助、投資這部分,對我們來講,是不利的。所以,怎麼樣做才是最周全的和最好的時機,才能達到我們剛剛提到的標的,也是我們要多考量的,也就是我們說到的困難點。

法廣:台灣文化中心2012年與巴黎七大就台灣書院簽署了意向書。未來,台灣書院和巴黎七大會是怎樣的關係呢?

陳志誠:事實上,台灣書院在國內之前是一個跨部會的工作,就是說,我們也有因應文化部的成立,整個國際的前線機構的設置應該也會做一些改變,所以開始慢慢有這樣一個構想。這個前提是說,以往我們當然是考慮到台灣書院,但是,也不是我們一下子就去做,去簽合同,還有其他的機構。這些工作以往是由教育部教育組的同仁負責。如果慢慢地開始由我們徠負責,有可能就不再是單方向地以教育為主。我們知道孔子書院有很多教育方面的工作,我們當然也會考量比較屬於教育機構,但是,我們同時會考量一些比較輕易、輕鬆開展的比如藝文沙龍,我們會有更多文化機構的考量,諸如此類罷,就是說將來我們不必然只以一個單一的形式進行。

法廣: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會有可能合作么?

陳志誠:您知道,目前台灣中華民國原則上因為政治民主,政治很開放,我相信在文化上也會如此,我們的創作幾乎完全沒有任何限制,自由開放。我相信,我們也會一秉這樣的立場。假如說有一天,雙方都有一定的、按照人類存在的最好的身體五感官所展現、所延展的這些文化形式,能夠獲得一個最好的開展的方式,我相信我們和任何好朋友都可以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