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涅姆佐夫遇刺事件使普京更趨孤立

發表時間:

俄羅斯前副總理涅姆佐夫上周末遇刺事件震驚國際政壇,如果說各國政府的官方表態並沒有直接劍指克里姆林宮的話,網絡輿論在第一時間發出的共同的聲音就是“普京看來已經沒有任何底線了”。當然,現在做出上述結論還為時過早,而且,正如法國世界報所指出的那樣,如果說歷史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教訓的話,那就是,涅姆佐夫被刺殺事件,正如2006年調查車臣戰爭的俄羅斯知名記者安娜•波里夫斯基卡婭被槍殺事件一樣,外界將永遠無法了解真相。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涅姆佐夫被殺事件將使本來已經四面楚歌的普京政府越來越陷入孤立,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因此進一步升級。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
廣告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對涅姆佐夫被刺殺事件的調查的最新進展。如果說涅姆佐夫被謀殺的前後過程在目擊者以及他隨行女伴的作證下已經十分清楚的話,對謀殺他的兇手至今依然一無所知。俄羅斯調查組織發表公告說,毫無疑問這是一起經過精心策畫的謀殺事件,兇手使用的手槍是一支俄羅斯警察以及軍人普遍使用的手槍,警方在槍殺現場發現的子彈殼顯示子彈來自多家廠家,這就給調查增添了困難。難怪俄羅斯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上周六感嘆說,“應該找到槍殺的兇手,不過,發生類似的兇殺事件,兇手一般都很難找到。”俄羅斯調查組織聲稱並不排除任何可能的線索,包括伊斯蘭勢力有組織的恐怖攻擊、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個體行為,或者與涅姆佐夫有個人恩怨的報復行為。

鑒於涅姆佐夫本人兩年前曾經提及政治避難,並且在被謀殺前不久多次遭到死亡威脅,而他此前公開聲稱計畫在日內公布俄羅斯軍隊參與烏克蘭戰爭的證據。輿論因此更傾向於認為是政治謀殺。但是,莫斯科是否能從謀殺事件中獲益卻很難預料。而且普京本人也對此事進行了嚴厲的譴責,聲稱發生類似的謀殺事件是俄羅斯的恥辱,但是,有評論認為莫斯科即使不是事件的幕後策畫者,至少也應該為該國近期越來越強烈的仇恨異見者的氛圍負責。

今年55歲的涅姆佐夫曾經是一位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物理學家。據法國俄羅斯問題研究專家介紹,他過去曾經為修建核電站而前往徵求蘇聯當時最著名的核電專家但卻遭軟禁的薩哈羅夫的意見,他並沒有因為薩哈羅夫遭到當局打壓而否認他在專業上的權威。同樣,涅姆佐夫曾經在2002年向紐約時報表示,他認為普京很可能是俄羅斯最好的選擇。這位並不打算東山再起與普京一比高低的學者是一位追求普世價值的民主人士,十多年來,他從葉利欽政府的一位副總理逐漸成為競爭對手、反對派代表,最後竟然成為一名異議人士。正如他本人不久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所表示的那樣,三年前,他們還是反對派,而今天他們已經成為異議人士,他說,他的責任就是要重新組織起俄羅斯的反對派。

而事實上,對俄羅斯官媒來說,涅姆佐夫甚至連異議人士都稱不上,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他已經成為俄羅斯的“叛徒”,被俄羅斯官媒宣傳成為是俄羅斯的第五縱隊組織的成員,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就曾經做過類似的表態。這就使俄羅斯境內輿論越來越難於容忍不同意見者。在俄羅斯表達與政府不同的觀點就意味着將遭到打壓,輕則遭受牢獄之災重則遭受槍殺。所以,法國世界報指出,最應該對涅姆佐夫遇刺事件負責的就是那些蓄意煽動仇恨的幕後人物。

涅姆佐夫被殺事件使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緊張關係再度升級,周二歐盟成員國多位政界人物未被莫斯科允許入境參加涅姆佐夫的葬禮,俄羅斯官方對此解釋說,這是俄羅斯對歐盟制裁措施的反擊,既然歐盟禁止俄羅斯政府官員進入歐盟境內,作為反擊,俄羅斯同樣列出了一張禁止入境的歐盟官員的黑名單,不過,同歐盟不同的是,俄羅斯的這一名單並未公開。所以,歐盟本周才獲悉此一名單的存在。歐盟周二對俄羅斯禁止其官員入境表示遺憾。與此同時,歐盟以及美國在烏克蘭議題上繼續加強向俄羅斯施壓,昨天周二,就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法國總統奧朗德以及德國總理默克人等歐盟國家首腦召開電話會議,會議表示,倘若一方“嚴重違背”明斯克協議,西方將對此作出“強烈的回應”。會議還達成協議將加強歐安組織對俄羅斯與烏克蘭邊界的監督活動。

普京的另一位對手,獲釋不久的俄羅斯前能源行業巨頭霍多爾考夫斯基日前曾經預測說,烏克蘭事件可能將葬送普京的政治前途。霍多爾考夫斯基的預言倘若有一天獲得驗證的話,那麼,涅姆佐夫被殺事件應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