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郵筒皇室徽號要蓋 加速去殖化惹爭議

香港郵筒在回歸時已由紅色轉為綠色,但郵筒上的皇家徽號未有一夜剷除,而是逐步取締,並全部加上白色蜂鳥標誌,不過,香港郵政(舊稱郵政署)在本土化與去殖化鬧得熾熱之際,擬用鐵板遮蓋有關標記,受到民間保育團體反對,甚至法定的古物諮詢委員會亦表示關注,憂心「活文物」消失,期望郵政保留部分文物。

麥燕廷
廣告

對於郵政署突然加快古郵筒更替步伐,是否與中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9月批評香港回歸後「無依法實施去殖民地化,…讓一些本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裡的東西跑出來招搖過市」的言論有關,香港郵政指出,遮蓋皇冠標記及英國皇室徽號的決定在3月作出,而接受訪問的專家均不願將事件與去殖民地化拉上關係,擔心事件政治化,但同意香港郵政的做法難免引起市民去殖化的聯想。

分布在香港街頭的郵筒,1980年前全訂購自英國,故此會因應訂購時代而印有時任英國君主的皇家徽號,截至2011年底,仍有59個服務大眾的郵筒鑄有英國皇家徽號,較回歸時已大減六成。現存舊郵筒中,最早期的是喬治五世( 1911年至1936年在位),其次為喬治六世及仍然在位的伊利沙伯二世,此外,一個郵筒更鑄刻有近百年歷史的蘇格蘭皇冠。近四年來,古郵筒數目未有變化,與其他逾一千個只標上蜂鳥標誌的香港郵筒一起為市民服務。

據長春社等民間團體透露,9月上旬與郵政署長開會時,對方指英治時期的郵筒仍留有皇家徽號,不合時宜,更可能引起市民混淆,決定用鐵板把標記覆蓋,再畫一塗上香港郵政的白色蜂鳥標誌,並稱這是去殖民地化計畫的一部分。而在其後的會議上,「香港郵政」更透露,正計畫拆除部分現役舊郵筒,並從庫存中選出已「退役」的七箇舊郵筒,移放歷史建築物旁,以文物方式予公眾觀賞。

不過,曾任教大學的郵筒搜索隊隊長冼偉文認為,把狀態良好、仍可使用的郵筒強行清拆,實在荒謬。他續稱,郵筒上的皇家徽號顯示郵筒的年齡,是郵筒的最精華部分,一旦覆蓋,等於將古郵筒的歷史一掃而空。他曾建議署方以活動式鐵片覆蓋,以便市民自行翻閱,但郵政不同意。香港郵政其後響應指,會以不損壞古郵筒的方式遮蓋有關標記和徽號,具體安排仍在籌備中。
冼偉文更指出,有關郵筒已在回歸後的香港服務港人十八年,並非純粹的殖民物品,具有本土象徵意義。

古咨會主席林筱魯則建議,若把各時期的郵筒保留一套,便不算抹掉歷史。他又稱,若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古咨會將跟進。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