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普通話風波

普通話試風波擴大:官媒批本土思潮侵蝕大學 各大學斥浸大未審先判

浸會大學普通話豁免試風波擴大,校方以抗議學生粗言對待老師為由,實時將兩名學生領袖劉子頎和陳樂行停學,直至調查完結。學生和浸大教職員協會批評校方未審先判,只會激化事件。學聯與全港大學學生會聲援浸大學生憂起寒蟬效應,浸大學生會將遊行抗議,要求校方撤回停學決定。不過,事件觸發中國官媒批評,《人民日報》指事件已「踩到了底線」;《環球時報》則批評浸大學生會的抗議行為反映部分港人的本土化思潮侵蝕大學校園,屬意識形態之爭,未脫殖民心態。

香港浸大學生1月17日在語文中心內與職員爭辯
香港浸大學生1月17日在語文中心內與職員爭辯 (網上影片截圖)
廣告

因應學生公投要求取消普通話為畢業考核要求後,浸會大學推行推出豁免試,但合格率只有三成,學生會要求讓學生補考及公開評核標準,並在本月17日佔領負責有關考試的語文中心8小時,期間與中心職員爭論時,學生會會長劉子頎曾口出粗言,引發輿論關注。

浸大校長錢大康昨(24日)午召開記者會,指兩名參與佔領的學生劉子頎和「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的整體行為令老師感到侮辱和威脅,觸犯學生紀律程序,決定將二人實時停學,直至紀律委員會完成調查為止。至於其餘參與佔領行動的十多名學生,錢認為他們較安靜,沒有嚴重違規,將會等待紀律委員會調查跟進。

兩名被暫時停學的學生對校方決定表示震驚和匪夷所思,認為是未審先判,質疑校方欲藉此殺雞儆猴,打擊學生參與校政。學生會將於明日舉行校內遊行,要求校方撤銷暫時停學的決定,劉子頎預計,將有約一百人參與。

浸大教職員工會認為,學生不應出言侮辱老師,但校方亦不應未審先判,應待紀委會完成調查才作出處分。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全況十一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或學生代表聯席發出聯署聲明,對浸大校方的決定表示「嚴正抗議和極為遺憾」,指把兩名沒有對校園構成實時威脅的學生實時停學,是「未審先判」的越權行為,令人聯想到打壓抗議聲音的極權劣行,憂慮造成寒蟬效應,令大學校園內的言論空間進一步收窄,促各大學校長挺身捍衛校園內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

此外,中大和港大校園的民主牆出現批評浸大校方的大字報,而浸大毗鄰的屋苑外牆更有人噴上「不要普通話」、「歧視」等字句,迅即被管理員以黑色膠袋遮蓋。

官媒批抵觸普通通話者未脫殖民心態

不過,中國《人民日報》今(25日)天發表評論員觀滄海題為《突破底線必犯眾怒》的文章,指浸大學生的行為「已經踩到了底線」,要求校方嚴懲。

評論形容有關學生的行動是「乖張言行」,與香港近年某些「不正常現象」一脈相承,認為有些港人只要一聽到中國、內地、愛國等字眼就必然反對、百般阻撓。學生的表現輕則是目光短淺,重則是中了“逢內地必反”的毒不淺,呼籲學生反省。

另外,同日的《環球時報》亦發表題為《少數香港大學生的視野太窄了》的評論員文章,把事件歸類為意識形態衝突,是香港部分人的本土化思潮侵蝕了大學校園,導致一些學生對學習普通話產生抵觸情緒。文章認為,香港推動學習普通話的爭議,「決非正常」,可被視為未剪乾淨的「殖民心理的尾巴」。

評論指出,長遠而言,普通話對港人的重要性肯定會超過英語,如不學好,等於為人生關上一扇大門。文章更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孫女都學普通話為例,呼籲抵觸者勿把自己置身於世界發展大潮之外。

評論又說,看到一些香港大學生對普通話持有抵觸態度,中國內地不少人很憤怒,但相信不會影響中港兩地打交道的主導因素,更多人只會遺憾鬧事青年的視野太窄,本事很一般,很可能沒甚麼競爭力。

香港浸會大學於2007年把普通話列為畢業考核要求,及至2016年,學生公投贊成取消此要求,校方遂在翌年決定,新增普通話豁免測試,合格者可豁免修讀普通話,但每名學生只可考一次。本月上旬,校方公布豁免試成績,只有三成人合格。學生會要求讓學生補考,更於上周六(17日)佔領語文中心,要求交代豁免試的評分標準。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