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記者王曉璐被迫央視“認罪” 媒體人兔死狐悲

昨晚(8月30日),官方通過新華社宣布,《財經》雜誌社記者王曉璐因涉嫌“夥同他人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官方還披露了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所涉嫌的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

DR 網絡
廣告

官方稱,7月20日,《財經》雜誌社及財經網發布記者王曉璐撰寫的報道《證監會研究維穩資金退出方案》。受該報道影響,股市大幅下挫。當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該報道不實。

今天早間,官方通過中央電視台播放了王曉璐在接受警方調查時的錄像畫面。

根據視頻,王曉璐自稱,通過“私下打聽”,這種“不正常的渠道”,獲得了新聞素材,結合個人主觀判斷撰寫了上述報道。自己作為經過培訓、從業多年的專業財經記者,對私下聽說的有關股市信息沒有進行核實,並且明知該信息會對證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為了一味追求轟動效應,造成了市場混亂和恐慌,嚴重影響了市場信心,給國家和廣大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為此,王曉璐請求對自己從輕處罰。

此前的證監會發言人的說法雖然指其“失實”,但並未否認這一會議的召開,僅稱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的報道不與監管部門核實是“不負責任”的,隨後,上海的“澎湃新聞”也引述匿名消息源報道了證監會研究救市資金退出會議的情形,也從側面證明該報道絕非空穴來風。

如果根據王曉璐的視頻表述,上述報道並未失實,也未有證據證明他從中獲利,並不構成官方所指控的“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

目前,《財經》雜誌社尚未就此事發布說明,而財經系的離職同行們,已經開始募款,為王曉璐聘請律師。

因此,王曉璐被迫認罪,在媒體圈中引發反彈和同情聲浪,一般認為,此案一出,完全顛覆了財經媒體正常操作的空間,任何關於政策動向的報道,均可能被入罪,如交代信息源,則有泄密的可能。

一位資深媒體人稱,這麼多年“私下打聽”,才有了一些自己覺得還可以的報道。“公開打聽”的時候,不少次卻被請喝茶。一篇尚未被證明有事實問題的報道,能夠被某會認為擾亂了證券市場,另一方面正也說明國內財經報道的更加有為。

他傷感地說,“此事作為一個節點,再次重創了整個市場化媒體。”

媒體人石扉客則說,“去年對我震動最大的,是浦志強案和沈顥及21報系案。今年才過半,就已經有讓人同樣震動的周世峰及鋒銳案和財經及中信案了。身為媒體人,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真有坐過山車般驚心動魄目眩頭暈的感覺。最近,有不下十個親友認真勸我改行了,拋下一個做了不下十五年,且真心喜歡的行當,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官方大事宣揚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實施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並懺悔的消息,但並未說明劉書帆與王曉璐有何關聯。

這篇通稿據說由公安部提供,在多家媒體刊發,但《京華時報》的版本稱,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金融市場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威,涉嫌與《財經》雜誌記者王曉璐同案,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

以此推斷,劉威是王曉璐的主要消息源。

根據官方的消息,另有中信證券3名高管涉案。其中,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徐剛、中信證券金融業務部負責人房慶利、另類投資業務部總監陳榮傑等三人則涉嫌實施“內幕交易”,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警方稱其已“交代了其違法犯罪的相關情況”。

在普通公眾和投資者中,普遍認可官方的口徑,對王曉璐少有同情,也有觀察家從政治鬥爭角度解讀此事。

《財經》雜誌的創辦人王波明和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均系紅二代(原外交部副部長王炳南之子),兩人與王岐山、朱鎔基等關係密切,此番動作,有解讀認為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