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文藝復興——巨人的時代第一節 文藝復興的中世紀背景

發表時間:

「提要」在經歷漫長的中世紀之後,歐洲漸漸醒來。這個蘇醒的結果是人與神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地理大發現,以及智者賢人對古典世界的重新認識,喚醒了人對自身的審視。人們開始讚賞自己,相信自己,把這種認識變為文化、藝術、思想、科學的具體成果的,是一些令人驚嘆的天才巨人。文藝復興的標誌之一,就是一個巨人輩出的時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 © DR
廣告

問:人們,文興時代是巨人的代,裡面具體的情況是怎的,聽友們詳細一下吧。

 

答:好。這個時代確實是個讓人驚嘆的時代,如果你是一位藝術愛好者,你有機會參觀歐美各國的博物館,你會發現總有一個部分,壓得你喘不過氣來,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喬托、馬薩喬、委洛乃茲、波提切利,更不要提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拉斐爾。這些名字可謂如雷貫耳,幾乎人人知道。他們是文藝復興時代最燦爛的巨星。但是,文藝復興的成果並不僅僅在繪畫、造型領域,在文學、哲學、政治學各個領域,都有偉大的人物和重要的著作。我們有幸給聽友們介紹這個時代,這真是一條思想、文化、藝術長廊。讓我們和聽友們一起慢慢走,細細品,這會是一個興味無窮的觀賞、思索之旅。

 

:好,不是個文化史概念,也是個大史概念。你恐怕是需要做一些背景介

 

答:對。我們要先花點時間,來把這個概念的來龍去脈介紹一下。首先,我先給聽友們一個一般性的概念,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也可以翻譯為再生。因為naissance本就是出生的意思,renaissance復興、再生都意味着面對一個已有的範型。從當下往回比較,才會有復興、再生這種提法。文藝復興在世界史的鏈條上是緊跟在中世紀之後的,所以復興不是對中世紀而言,相對於中世紀就不是復興而是延續。所以它一定是對中世紀之前,也就是古典時代的復興。這就是說,文藝復興這個歷史事件,是從中世紀擺脫出來,而以中世紀之前的古典時代,作為當時社會追求的一個範本。那麼為什麼在文藝復興中起過重要作用的人,會用古典時代,也就是尋找古希臘、羅馬的精神資源,來創造一種表面上看是復古,而實際上卻是新生的文化形態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盡量簡短地談幾句中世紀。

            在傳統的歷史階段畫分中,歷史學家一般把中世紀畫定在公元476年到1453年這大約1000年的時間段內。這是因為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15歲的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蠻族將軍奧多亞克所廢,至此西羅馬帝國滅亡。而1453年奧斯曼的穆哈默德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中世紀史的專家們,往往把中世紀分為早中晚三期,這我們就不細說了,但是它始終貫穿着一條主線,那就是中世紀社會是一個基督教社會。法國 研究中世紀史的權威雅克·樂高夫指出,“在中世紀,等級屬於宗教用語,因此通常是與以宗教觀念看待社會有關,與教士和俗人,精神和世俗有關。因此只能有兩個等級,即教士和子民”。而且他認為,在中世紀,“這種社會結構被神聖化,將它變成一種客觀存在,即上帝所創和所願的永恆存在,從而使得任何社會變革的想法都不可能實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曾把中世紀這一千年歷史稱作“黑暗時代”。也就是說,在神的永恆意願統治之下,其實就是在基督教會的統治之下,整個社會僵化、停滯,沒有生機沒有創新。當然,這個判斷現在被大大地加以限制,因為更深入的中世紀研究認為,中世紀對人類文明發展還是作出很大貢獻的,只是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極其緩慢並不斷被打斷的過程。

 

是不是,中世社會的主力量是基督教。

 

答;可以這樣看。帕爾默《現代世界史》中有一段描述,他認為是對中世紀本質性的概括。他說,“在這一時期的實質生活中,教會是無所不在的。宗教滲入政治與社會生活,在封建主義下,領主與封臣的相互義務是由宗教誓約確認的。主教和修道院長作為土地所有者,自己也成為封建顯貴。在各個君主國家,國王由王國的首席教士加冕,發誓要以正義和虔敬的態度進行統治,然後給塗上聖油。城市的各個行會,充當世俗的宗教兄弟會,每個行會會選擇一個守護神聖徒。宗教節日在街上舉行遊行。城市居民為了消遣而觀看宗教戲劇。新興的城市,如果有了一位主教,就特別關心建造一座大教堂。多年的艱苦努力和經久的宗教熱情,產生出一座座哥特式大教堂,至今仍然屹立,成為中世紀文明最好的紀念物”。這段話可以說把一個基督教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描述到了。在這個社會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人們更關注的是神而不是人,文化的主要角色也是神。因為中世紀人們的生活環境很不安定,社會管理缺失,統治階層不負責任,唯利是圖,落後的生產方式造成普遍的貧窮,各種瘟疫流行,人的生命毫無保證。鄉村中豪強土匪橫徵暴斂,這一切都在人的心中造成生存恐懼感,他們唯一的躲避之處,庇護之所,就是教會組織。所以當時在歐洲,修道院遍布,男男女女躲在自己信賴的團體中,過沉思默想的生活。人們很容易接受基督教對人的原罪的強調,人人都相信自己是罪人,渺小如塵土。

 

:那麼社會的特點,在人的精神域,會有什麼影響呢?

 

答:這可以用巴黎神學院一位教授的話來概括,那就是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這種哲學就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它的目的就是使用某些哲學概念來證明基督教義的真理性。雖然有一些重要的經院哲學家,也有許多思想成果,但是從廣泛的意義上,哲學所需要的自由的探索是不存在的。經院哲學家也從希臘、羅馬的經典中尋找資源,但是目的在於構建一個屬於神的精神王國,研究文藝復興的大師歐金尼奧·加林,在論述中世紀的思想危機時指出,中世紀思想家對古典哲學的吸取,主要集中在柏拉圖,貶低肉體存在,推崇心靈至上的學說上。在加林看來,這就是“人作為一個時間上短暫的過客,他原先已經是完善的存在物,他的此生是沒有意義的,並且註定要返回自己的本源。崇高並非為世俗的雜務忙碌,而是觀看神秘的演示,它使我們從世俗騷動的享受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濁浪中分離出來,恢復永恆和潔凈的本質”。這一點我們在觀看中世紀的繪畫作品時,能真切地體會到。中世紀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單薄、羸瘦,面部表情獃滯、悲苦,那些表現耶穌基督的畫作,也把耶穌畫成苦難悲慘的形象,這是中世紀人在現實中感受的反映。文藝復興則會改變這些。好,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