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憲政制度的故鄉英國 莫爾與烏托邦之一 莫爾生活的時代背景

發表時間:

「提要」托馬斯·莫爾托馬斯·莫爾爵士(英語:Sir Thomas More;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由於獲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又稱聖托馬斯·莫爾(英語:Saint Thomas More)是英國文藝復興時代的代表人物。他以淵博的學識,堅定的信仰,深刻的思想,寬厚的慈悲,贏得當時朝野的尊重。同時,也因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向權力低頭,而英勇殉難。他留下的最重要的著作《烏托邦》成為無數社會思想家、革命者,構建理想社會的藍圖。

托馬斯.莫爾肖像。
托馬斯.莫爾肖像。 © 網絡照片
廣告

在今天的歐洲思想文化長廊節目時間, 旅法中國學者趙越勝介紹:«憲政制度的故鄉英國第四節 莫爾與烏托邦之一 莫爾生活的時代背景»

問:前面講愛拉斯謨時,你就談到托馬斯·莫爾,現在可以給聽友們詳細介紹一下了。

答:確實。托馬斯·莫爾是一位極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僅局限在他所生活的時代,對後世也有巨大的影響。他的著作,成為十九世紀信奉社會改造的人的樣板,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馬克思。在講莫爾之前,我們還是要先看看英國當時的社會狀況。托馬斯·莫爾出生在1478年,當時正是英國玫瑰戰爭的尾聲,蘭開斯特這一支的亨利六世突患精神病,好長一段時間神志不清。他的妻子瑪格麗特執掌權柄。而約克一支的約克伯爵理查自認有第一繼承權。可亨利六世居然不可思議地恢復了理智,並且有了一個兒子。此刻,蘭開斯特一支當然就極力排斥約克一支,約克派則訴諸武力,在奧爾本斯之戰中得勝,並且俘虜了國王。隨後,就是兩個家族和解又翻臉,斷斷續續打了好幾年的仗。後來約克一派又一次獲勝,他們把國王控制在手中,以國王的名義進行統治,實則是約克公爵掌權,並且威逼國王答應,約克公爵有第一繼承權。可這時,亨利六世的親生兒子和王後瑪格麗特還要繼續戰鬥,他們又一次打敗了約克家族,把國王奪了回來,並殺死了約克公爵查理。這就使約克公爵與亨利六世的約定作廢。約克公爵的兒子愛德華便直接要求英國國王的寶座。經過極為殘酷的“陶頓之戰”,約克一支的愛德華終於奪到了王位,稱為愛德華四世。他是約克王朝的第一位國王。這場戰爭之所以叫“玫瑰戰爭”,因為蘭開斯特家族的標誌是一朵紅玫瑰,而約克家族的標誌是一朵白玫瑰。這場王族之間的爭奪戰,極為殘酷、血腥。儘管大憲章已頒布一百多年,但憲政真正建立起來,還要經過無數的鬥爭。

問:那位聲名狼藉的理查三世,篡奪王位,是約克王朝的內鬥吧?

答:是的。理查三世是愛德華四世的小弟弟,因為莎士比亞的名劇《理查三世》,他背上了洗刷不掉的惡名。但其實,真正給理查三世立傳的人,就是托馬斯·莫爾。莎士比亞的劇本,用的材料就是出自莫爾的《理查三世傳》,這是他最重要的歷史著作。

問:你來把這段歷史簡單介紹一下吧。

答:好。理查三世的名號,原來是格羅斯特公爵。愛德華四世很信任他這個弟弟,甚至曾設想讓他作攝政王,來輔佐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正位繼承人愛德華五世。愛德華四世1483年突然去世,之前並沒有什麼病症,史家大多認為,他的死因是放蕩無度。但他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是取得了一些成就。英國當時一點點地在恢復元氣。他唯一擔心的事情,是蘭開斯特家族的里士滿公爵亨利都鐸,他是與亨利六世血緣最親近的貴族。那個時候,他正躲在法國。愛德華四世突然去世,他的兒子也叫愛德華,繼位時只有12歲。這時他的叔叔格羅斯特公爵理查開始實施他籌畫已久的篡逆活動。他迅速抓捕了國王身邊的近臣,並把小國王和他的弟弟,九歲的約克公爵,以保證安全的名義,關進了倫敦塔。在托馬斯·莫爾的筆下,理查是個身體畸形的人,兩隻胳膊粗細不一樣,駝背、斜肩,走路還有點跛,還長得陰險、可惡。莫爾根據當時人的記錄和口傳,記述了理查的政變過程,“那是六月十三日星期五,在九點左右,理查到了政務會的會議廳,顯得情緒很好。他對莫頓主教說,主教大人,你在霍爾本的園子里,草莓長得真好,讓我們去吃一頓吧。這時,會議開始了。理查出去了,在十點左右,他突然回來,臉色完全變了。他皺着眉頭,盯着屋裡的人,同時門口聚着一群武士。理查突然問,有人謀害像我這樣與國王近親並治理着國家的人,他們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在場的人,個個都很驚訝。黑斯汀公爵打破沉默說,他們應該受到逆君者一樣的懲罰。理查高聲叫道,你們看,我哥哥的巫妻(他這是指愛德華四世的王後伊麗莎白)和她的幫兇是怎麼用巫術損害我的身體的。邊說邊挽起袖子,讓人們看那隻萎縮的胳膊。黑斯汀說,如果他們做了這樣的事兒,應該嚴懲不貸。理查大喊起來,什麼?你還跟我用如果這樣的詞嗎?我告訴你,他們確實犯下了上述罪行,而且我要對你以牙還牙。叛徒!說著,就猛敲桌子。武士們聽到這個信號,一擁而入,逮捕了黑斯汀公爵、莫頓主教和約克大主教。理查說,我要拿到他的腦袋,才去吃飯,時間緊迫。連牧師都沒找,院子里有根原木頭,黑斯汀就在這上面被砍了頭”。這位黑斯汀就是保護被查理拘禁的幼王愛德華五世和他的弟弟約克公爵的人。隨後,理查就讓人謀殺了12歲的幼王和9歲的約克公爵。

問:這不是他的兩個親侄子嗎?

答:沒錯。理查三世的邪惡兇殘,在英國的王家史上很特殊。莎士比亞在他的名劇《理查三世》中,讓里士滿伯爵,也就是後來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痛斥他說,“他是個殺人如麻的暴君,靠流血起家,在人血中成長,利用他原有的地位,擴展勢力,屠宰自己的謀士。一顆卑劣的假寶石,憑着英國的王座襯托光芒,其實是裝錯了地方的冒牌貨”。莎士比亞還借理查的母親、約克公爵夫人之口說,“ 存心欺詐的人,竟能如此假冒為善,簡直是假面具下暗藏着的一副鬼臉。他是我生的兒子,簡直是我的恥辱”。不過理查三世並沒有穩定英格蘭的王位,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中王室血統最近的繼承人,他的祖母是亨利五世的遺孀,法國的卡特琳娜公主。他的母親是與愛德華三世有血緣關係的瑪格麗特·波弗特,在玫瑰戰爭中,約克一系得勢時,他逃到了法國,一直在布列塔尼大公國的庇護之下。看到理查三世民心盡失,他便集合軍隊,重登英倫島,最終推翻理查三世,自己登上了王位,開創了都鐸王朝。這一朝中最著名的君主,就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史稱黃金時代。

問:那托馬斯·莫爾是都鐸時代的人啦?

答:對。1485年博斯沃思戰役,理查三世戰敗被殺,亨利都鐸登基,這時莫爾剛滿七歲。所以他的成長,完全是在都鐸時代。丘吉爾在他的《英語國家民族史》中總結說,“都鐸王朝的臣民認為,中世紀在1485年結束,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隨亨利都鐸的登基而誕生,十五世紀的激烈鬥爭,動蕩的局勢和荒涼景象,使社會各階層渴望有一個統一的強大政府。蘭開斯特王族統治下盛行的議會觀念,擴大了立憲權利。這些權利此後將長期失去作用,直到十七世紀,‘先陳言後撥款’,‘大臣對民眾的意志負責’,‘國王是國家的僕人,而不是主人’,這些傳統原則才重建天日”。正是在都鐸王朝,文藝復興的潮水,湧上英格蘭的海岸,托馬斯·莫爾就是其中的弄潮兒。好,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