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台海

馬習會互遞橄欖枝 兩岸關係尋求動態平衡

發表時間: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10日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會面,一般認為馬習兩人會談,傳達兩岸關係和緩的訊息。馬英九率青年學子訪問中國大陸,結束11天行程返台後,台灣媒體連日來高度討論。不同以往會見國民黨高層的排場,習近平選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馬英九一行人,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與外國元首會談常用的場地,意味着馬英九以私人身份來訪,雖然自稱一介平民,仍然受到習近平這位「老朋友」的禮遇。

2015年新加坡“習馬會”資料圖片
2015年新加坡“習馬會”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張五嶽撰文指出,北京需要搭建「馬習會」這樣一個重要的平台,藉以宣示新的對台政策。習近平自2018年四度會見前國民黨主席連戰以後,就沒有再會見任何台灣人士。在連戰之後,北京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重要人物作為平台,藉此對大陸內部有個交代,顯示對台政策有成效,並弱化武統的聲音。對外,也可向國際社會宣誓,兩岸是屬於中國人內部事務,不容外力介入跟干預。對台則持續展現北京軟、硬兩手都抓的區隔對待政策。

此時,台灣正處在政權交接之際,新當選的總統賴清德尚未公布新政府施政優先事項,以及他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馬習會率先拋出政治主張,兩人都提「九二共識」,馬英九說,兩岸中國人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就能繼續對話。另一端,習近平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在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認知。

然而民進黨政府已經定調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就是一國兩制,這是為什麼台灣民意高度不贊同九二共識。陸委會在馬英九返台當天公布一項民調結果,顯示78.8%民眾不認同中共堅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下,兩岸才能恢復對話的主張。

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強調政府立場指出,1992年雙方的認知是決定擱置爭議、繼續向前走。但30多年來,對此歷史事實有不同詮釋,因此我們主張兩岸之間的對話,不要預設任何前提。回到當初擱置爭議、繼續向前進的情境,才有助兩岸溝通對話。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受訪說,這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問題。民進黨如果認為九二共識過時,非台灣共識,可以先透過這個渠道跟對岸談,談出一個台灣的共識。但事實是,他們根本不想談,根本不想有任何接觸。「民進黨不能只想辯贏,沒想要解決問題。但問題還是要處理,兩岸往來頻繁,不和對岸對話,恐怕發生擦槍走火的問題,一定要有安全閥來疏通。」

「台灣認同」目前是台灣社會主流,但台灣人一直也將中華文化納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部份民眾面對馬英九的文化歷史情懷,無法升起同理心,但都肯定兩岸人民要交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