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牛煦庭:“美中選哪邊”交叉“庶民對菁英”成台灣大選兩軸線

發表時間:

台灣即將在1月11日迎來2020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台灣逾1900萬合格選民,其中包括118萬的首投族,將在這一天選出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總共113人。

圖為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3候選人合成照
圖為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3候選人合成照 中央社照片
廣告

這場大選不僅涉及台灣內部政治勢力的消長、藍綠板塊的變化,也將讓外界觀察出美中博弈之下台灣人將做出何種選擇?也就是說,是堅持親美抗中保台路線的現任總統蔡英文成功連任呢?還是一向被視為親中的國民黨再度藉力於韓國瑜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颳起的庶民浪潮重返中央執政?

此外,民進黨是否繼續取得立法院多數?第三勢力小黨能否獲得中間選民的青睞?特別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新成立的民眾黨會不會如其所願變成關鍵少數?台灣選民這次在總統、政黨與立委三張選票上會不會出現分裂投票的情形?

去年據台灣天下雜誌的評估指出,全台灣有106個屬於激戰搖擺鄉鎮市區的淺藍、淺綠逾800萬張票,在多方對決的態勢下到底會倒向何方,將主宰2020大選的結果。

還可注意到,台灣選舉的選制設計僅有一輪投票,採用相對多數來產生當選人。因此本次專題特邀30歲不到擁有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碩士學位的新科桃園市議會牛煦庭議員先從這一點來與大家分享他對大選的看法。

法廣:台灣總統選舉只有一輪定勝負,您認為有何利與弊?

牛煦庭:一輪選舉,我覺得懲罰效應是比較明顯的,從最近幾次的選舉,大家可以看到的,恐怕不是選擇國家的未來,而是在懲罰現在的執政者,及對執政者不滿的投射效應是比較明顯的,對兩黨之間的主張對立會稍微嚴重一些。從最近的幾次選舉,我自己有在比較仔細第觀察的,大概從2012年2016年甚至2018的選舉都有這樣的趨勢。另外跟法國的兩輪選舉的差異在於是說,台灣的大選拉得長,倒不是選舉本身長,拉得長的原因是說,在政黨里取得提名的過程很長,即初選,而且初選的慘烈程度和動用的資源也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其實表面上是一輪選舉,可是實際上也算兩輪選舉,因為有政黨初選,但我常反思的是,像政黨初選這個相對封閉的制度決定候選人之後,再來一輪選舉,會不會幹脆就兩輪選舉來取得多數往中間靠攏更好?這一點我最近也蠻常思考的。

法廣:台灣的藍綠對立很嚴重,加上台灣黨內初選方式多採用民調,但只用民調會有些質疑,這與西方民主國家很不一樣(沒錯!)西方會用投票,才比較有實質上的兩輪意義,而台灣選民就實際投票這一點上嚴格來說,還是一輪!如此一來,藍綠長期對立是不是撕裂得更厲害?或者是說小黨還有辦法出來嗎?

牛煦庭:我覺得比較不利於總統候選人,當討論總統候選人這個格局時,就是說不利於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向中間靠攏,即總統候選人各自抓自己的,但讓小黨不利於生存的,主要還是在於國會(立法院),台灣國會是單一選區的選制,這樣的選制設計,基本上會偏向以兩黨政治為主的憲政模式!我倒覺得如果總統大選第三勢力要突圍,這個難度就很高了,因為,如果沒有一個其它或第三勢力政黨存活的國會,要去產生一個第三黨或第三勢力的總統候選人的難度就很高。國會的選制如果很難突破兩黨的大格局,第三勢力也就很難突圍了,這是我的觀察。

法廣:2020台灣大選不僅選總統,也選立委:區域立委/原住民立委以及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外界觀察是分裂投票的可能性蠻高的,您認為呢?

牛煦庭:最近趨勢來看,分裂投票的態勢越來愈明顯,這次我預期是有的,但程度到底哪裡,其實不好掌握。因為台灣的選舉不像西方國家做出口民調,也就是在投票站外面測試結果,倒不是為了要預測選情。出口民調的好處,是了解這次投票是哪一些人參與投票,那這些人的投票意向是什麼?他們有沒有分裂投票,所以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可作為參考。但台灣的選舉,我記得只有很久很久以前做了一次出口民調,後來就沒有了這樣的記錄。這次大選只能憑推估,就是說看總統的總選票與國會議員的總選票跟民意代表的總選票之間有什麼落差,去推估它有無分裂投票的趨勢。那這幾屆來當然都是有的,只是說,程度不一,再來,也沒有辦法去精準的量化,這是台灣選舉的一點小困境!我個人認為,這次分裂投票是有的,而且這次小黨的選票會比上次再分散一些,上一次2016年的選舉,因為國民黨執政基本上失去民心,那民進黨作為最大在野黨,強力號召要集中監督力量來取代,也就是說這樣效果比較好,而這一次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它有沒有辦法號召這麼多的選票,是很大的問題。就是說,台灣比較多的小黨強調價值比較進步的,過去都是民進黨的盟友,在民進黨在野的時候,他們的票都被民進黨吸走,但民進黨現在執政,那這些小黨的空間和票源反而開出來了,就不會像上次那樣容易被民進黨把票吃光。

法廣:這樣聽下來,目前所謂的台灣的第三勢力或者講中間選民到底要怎麼定義呢?

牛煦庭:中間選民當然就是沒有特定的政黨屬性的這樣叫做中間選民吧!那麼小黨在過去發展的路徑上,它當然要跟這些選民招手,也就是說,即使這樣的政治形式,反而會認為台灣的中間選民就一定是第三勢力這樣的錯覺,我覺得不純然是這樣,中間選民他是那種沒有政黨屬性,隨時在觀察這個政黨表現得這一群人叫中間選民。以這場大選來講,我估計中間選民是非常失望的,我是覺得中間選民的投票率並不會太高。

法廣:2018九合一選舉,您首度而且毅然決然以無黨籍參選,何種動機使然?2020大選對您又意味着什麼?

牛煦庭:當初18年會投入選舉,大概就是說已有一段時間的準備,第二個也感覺到時代需要年輕人站出來的氛圍,既然有這樣的氛圍,就應該要放手一搏。我自己從國外留學回來嘛,希望能在政治這個領域可以貢獻一下的心情吧!就用返鄉參選的方式以回饋家鄉,其實初衷非常單純。但是從選舉的結果來看,自己也得到很多的祝福!那我個人對於2020,理論上來講,它是總統大選應該要高於地方選舉,但是我覺得2020這場選舉,包含我自己在內,恐怕很多人都找不出這場選舉的意義,因為,以往的選舉,大家還會強調未來的發展跟路徑是什麼的,但以這場選舉大概就是候選人之間,怎麼說呢,彼此訴諸仇恨跟恐懼這樣的狀態是比較明顯的。比如說,我們的執政黨花了比較大量的時間在談中共的介入,這件事情其實從某些程度已經是如此,這種狀況始終都存在,但並不會因你花比較多時間去講而有比較大的改善。

法廣:就是說在操弄“亡國感”?

牛煦庭:沒錯!執政黨大概就是這樣子去做,那在野黨也沒有多好,我看了也很失望,在野黨的訴求就是說懲罰執政黨,下架這個政府,這個政府主要是侵害退休金等等,主要是這些東西,用這種訴諸人民強烈的不滿心態,讓他們去投票,就庶民造反,在野黨打的調子大概就是這樣子!所以,變成了大家比較少去談未來的發展跟方向,而是仇恨跟對立,這是我目前看到的2020的總統選舉,我認為它已經變調了,離開了大家當初對一場選舉應該有的期待,您問我說要找這場選舉的意義,我還真找不太到!

法廣:國際對台灣2020這場選舉的關注度遠比2016年來得高,當然是因為在中美博弈的大框架下,加上香港反送中的浪潮未歇,想看看說台灣人民經由投票到底會選擇親美還是親中?

牛煦庭:我認為這是一種軸線,就是說從國際戰略或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情,但我另外看到的是,傳統的建制菁英對上庶民的民粹領袖,也有這樣一個軸線的存在。因為,大家都講蔡英文是一個非典型的民進黨人,確實是如此,她有她自己的一套;那韓國瑜他當然也是個非典型的國民黨人,甚至在台灣內部的選民結構里,發生出一些交叉跟翻轉,也就是說,韓國瑜在南台灣,他當初的韓流崛起在南台灣,都在中下階層這樣子的,姑且用這樣子的方式來區分,在這樣子的階層跟從中導引出來的熱情,跟過去的國民黨人是不一樣的。以前的國民黨人是傳統的菁英那種的模樣,穿西裝穿皮鞋;那民進黨呢,則是比較貼近庶民比較草根的那樣,穿草鞋。以往大家都用這樣的方式來區分,來區分台灣內部的選民,這一次韓國瑜代言的反而是傳統以來會比較支持民進黨的這群選民,所以,這是比較有趣的現象!背後當然也有全世界資訊開放資訊透明大量進來之後造成的民粹主義,民粹浪潮的崛起,這背後也有這樣的因素,所以就變成選舉的狀況是很混沌的,也很難預料,我覺得這是另外一個軸線,除了親中跟親美着兩大主張之外,而這兩個軸線彼此之間又是交叉的,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訪談中,勤跑基層的牛煦庭議員最後也回應記者提問說,一般他所接觸的選民,從事小生意的居多,他們多半較關心經濟問題,至於年輕世代則在意更多的是自由主權和社會公平與正義等價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