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調查指25%新移民在港受歧視

香港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半數港人認為,鄰居樂於守望相助,街坊相處融洽,但有兩成半來港少於十年的人表示,曾在香港受歧視。負責調查的機構認為,受影響者主要是中國內地來港的新移民,對港人未能將鄰居守望相助的正面互動關係,延展到社會層面,認為要正視,期望社會福利機構有所規畫。

廣告

不過,服務少數族裔的「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指出,減少歧視,推動社會共融,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在法例、政策和教育上推廣平等意識,不能單靠非政府組織。她又批評調查機構把南亞少數族裔等不能操流利廣東話人士排拒在調查之外,這種忽視,本身便是最嚴重的歧視,難怪調查發現的歧視比例較其他調查指有四到六成人受歧視為低。

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2.5億元進行的「愛+人」計畫,以兩年時間訪問香港逾八千個家庭共二萬人,發現六成受訪者自覺與家人能夠和睦共處,另外有約半數受訪者認為鄰居樂意守望相助,以及街坊相處融洽。調查又發現,鄰居凝聚力越強,受訪者的精神健康越好,家庭亦越見和睦。

不過,調查又發現,只有14%受訪者在過去十二個月曾經參與義工服務,比率遠低於加拿大(46%)、澳洲(36%)、英國(28%)、日本(28%)等已發展國家,亦低於同為中華民族的台灣(19%),但比中國(4%)高。

調查同時訪問約一千名來港少於十年、能以廣東話受訪的人士,結果發現,25%人表示曾受歧視,其中以隱性歧視較顯性歧視多,依次為聲稱曾被無禮對待(16.6%)、曾受不公平待遇(14.4%)、被排斥或忽視(9%),以致被打(3%)和受威脅(3%)。另外,聲稱曾被歧視的新來港人士,自覺快樂和理健康的情況較差,家庭不和睦比率亦較高。

統籌研究的港大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梁卓偉表示,調查反映香港社會核心結構仍以家庭為骨幹,家庭和睦程度較高,鄰舍亦守望相助,卻未能把正面互動關係,延展到社會層面,期望研究結果可為社福機構提供數據,以規畫日後的社福政策和舉辦活動,將家庭健康擴展至社會層面。

不過,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指出,調查本身已墮入多元文化盲點,沒有理會未必能操流利廣東話的南亞裔人士或大陸新移民,這種忽視本身就是最嚴重的歧視。

她認為,減少歧視以達致社會共融,政府肩負最重要的角色。而現行四條禁止歧視的條例中,只有禁止種族歧視的條文不包括政府,成為條例一大弱點,亦令人誤以為種族歧視可以容忍。

王惠芬指出,歧視是學回來的,只有政府才可推笮有系統的公民教育和良好公共政策加以改善,單靠非政府組織移風易俗,只會事倍功半,而民間組織亦未必有足夠資源推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