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學生朱緒嘉談中法關係

發表時間:

1月27日晚,作為中法建交50周年法方首場大型慶典,“中國之夜”晚會在塞納河畔的巴黎大皇宮精彩上演。中法藝術家為到場數千觀眾奉上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當晚演出不僅有鋼琴,雜技、武術,馬術表演等,還有中央芭蕾舞團和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同台演出、鋼琴和古箏重奏等豐富精彩的節目。可以說,藝術再次成為中國關係交往中的一顆重要的棋子,讓兩國文化在當晚的活動上碰撞出了絢麗的火花。參加晚會的嘉賓中有2000多名象徵著法中關係未來的留法高等院校學生,體現出兩國對未來關係前景的高度關注。

巴黎大皇宮中國之夜
巴黎大皇宮中國之夜 網絡照片 DR
廣告

“中國之夜”晚會的策畫工作由希拉克總統時代的文化部長 德 ∙瓦布爾先生擔任,他目前已經離開政壇,從事諮詢業務。在介紹策畫晚會的理念時指出,德 ∙瓦布爾希望通過這個晚會表達出對歷史的驕傲感,他說法國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國家,經濟,文化和教育領域都十分開放。而對這個晚會邀請了2000在法國高校就學的中國留學生作為嘉賓的創意,德 ∙瓦布爾先生認為這是面向未來的做法,因為這些在法國精英院校就讀的學生五年以後即將成為中法交流的重要紐帶。據介紹,目前來法國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呈上升趨勢,從數據上看,2012年較前一年的人數已經上升了近15%,而2013年與2012年相比,上升的幅度更是高達25%。所以說,將眼光投向在法留學的大學生身上,實際上也是對中法關係未來的定位和投資的方式。

作為此次晚會的嘉賓和中法關係未來的希望,中國大學生對晚會有何感?在他們的眼中,中法未來的關係有如何呢?我們採訪到了正在巴黎理科頂尖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學院(Polytecnique)攻讀工程師學位的朱緒嘉同學,他同時也介紹了考進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經歷,十分值得希望到法國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借鑒。

朱緒嘉:首先我得整體感覺是這次“中國之夜”活動辦的非常成功。在入場前排隊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整個場面十分熱鬧,真的就像過年時趕廟會一樣,大家在排隊時互相交流。而進入會場之後,給我的第一個衝擊就是看到那些兵馬俑,我一開始還以為那些兵馬俑是真的,忽然有了到西安旅遊的感覺,但後來發現是真人扮演的,還有一個節目。我覺得這一切都給會場增加了很多東方的韻味。

在兩國的領導人講話方面,我也覺得設置得非常具有人性化: 在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用法語進行演講的時候,在旁邊的屏幕上打出了中文的字幕,在中國駐法大使翟雋和中國文化部長蔡武用中文講話的時候,也在屏幕上打上了法語的翻譯,我覺得這一點顯示了人性化特色,讓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他們的講話進行非常深入的了解。

對節目來說,我認為此次活動的節目安排既有中國古代文化的表演,比如少林武功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現代舞,也體現出了中國人對現代生活的一種看法,還有一個表演是中國芭蕾舞團和法國歌劇院一起合作的項目,這個節目也是非常完美的融合了中國和法國兩種文化背景。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次節目的設置上也非常符合中法建交50周年的主題。

節目結束以後,我在會場走動時遇到了不少法國人和中國人,其中有一位長者讓我非常感動。他很熱情的向我介紹說,他已經有60歲了,剛剛開始學中文,他告訴我每天和他的中文老師在微信上進行聊天,一位60多歲的長者下定決心學習一門很難的外語,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整體上說,我這次去參加中國之夜的活動,收穫特別多。

法廣:你所在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是法國頂尖的理科院校之一,你如何理解法中領導人都把未來兩國關係發展希望寄託在年輕人身上這種說法?你和周圍的同學們又是如何看待兩國關係的前景?

朱緒嘉:首先,談到中法之間的交流就要先談到兩國之間的歷史。我覺得法國歷史和中國歷史非常相像,在古代的時候,法國也有國王和王朝的更迭,法國大革命時期社會也非常動蕩,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法國也有外來的文明和本國文明也產生過衝擊。

來法國之後,我在和法國同學交流時發現,他們有很高的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情。在綜合理工學院有很多同學學中文,他們平時也會拿中文的題目問我。開始的時候我的法語也不是很好,我也經常會請教他們一些法語方面的問題,這些基本的交流都是在一些很細小的事情上。現在談的很多的是兩國在經濟問題上的交流,但我覺得 如果沒有文化交流的基礎,經濟交流也是很難實現的。法國有一些重要的企業,包括聖戈班(Saint Gobin)等如果想要在亞洲和中國開拓市場,也需要請中國方面的人才,作為他們進入中國和亞洲的引導。

所以我覺得中法之間的交流,在最基礎的層面上是文化上的交流,而不是單純的經濟交流。我來到法國以後體會到,有很多法國同學也被中國的文化和軟實力深深地吸引住了。就我個人而言,能在異國他鄉看到自己國家的文明被別人接受和欣賞,是非常令人感動和感慨的事情。交流首先就是他們對我們的文化和文明有一種認同感,而對來法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首先對法國的文化和文明有一種很強的認同感。

我在國內接受法語培訓時,老師也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法國文化,歷史背景和文明習慣等,我們當時對法國文化也有一種很強的新鮮感。我來到法國一年多以後,在跟法國人交流的時候,也覺得法國文化是一種十分開放的文化,法國人能接受不同的觀點,讓文化更加開明和多樣化。比如說,上個學期我修了一門哲學課程,對很多很多問題,比如法國學校裡面禁止戴頭巾等切實社會問題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而法國學生也十分願意接受外來的文化。對於中華文明本身來言,包容度也是很高的。我認為,從這個層面上講,中法交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法廣:你是如何進入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

朱緒嘉:我大學是在上海同濟大學就讀,專業是土木工程。當時有個項目叫“9+9”中法工程師項目,就是說每年會有50多名中國的學生進過挑選後赴法到9所法國大學就讀。我是在大三的時候在網上看到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招收中國學生的信息,很早以前我就聽說法國有很多很棒的工程師,當時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出國學習來拓展自己的事業,所以我當時就參加了筆試,而且獲得通過。面試包括分別為兩個小時的數學和物理面試,分別由兩個來自巴黎理工學院的教授給我出題,我當著他們的面在黑板上解題,如果我卡住了,他們也會根據我的情況做一些提示,然後幫助我把這兩道題一起做完。他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面試來觀察我是不是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其實,巴黎綜合理工選人的時候,並不是看重知識掌握的程度,而是看是否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隨後就開始了非常密集的法語學習,同濟大學是“9+9項目”在中國南方的一個重要點,裡面有一個中法學院,專門為“9+9項目”開了法語課程,我當時就在裡面學了三個月的法語,後來順利的通過了語言能力考試後就來到了法國。

因為法語畢竟只是學了三個月的時間,法語並沒有到能夠運用自如的程度,學校就把我們送到法國南部的家庭里,一邊學法語,一邊體驗法國的生活。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措施。

法廣:你對未來有什麼計畫?是回國還是留在法國?

朱緒嘉:其實這也是和同學們在課餘時經常討論的問題,實際上也還是很糾結的一個問題。一方面覺得父母,親人都在中國,有很多同學都計畫畢業之後就回國,還有一些同學就希望在國外多積累一些工作上的經驗。因為現在在學校更多的是在知識上的儲備,而不是工作上的經驗,所以他們希望更多了解法國的企業文化。法國有不少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而它們的文化和實力也都有其固有的原因,所以希望在法國更多地再此方面進行拓展。

我個人是想畢業之後先留在法國工作,在擁有了充分的工作經驗之後,才能使我的工作能力有更大的提升。如果我直接回國,由於沒有工作經驗,在專業領域的競爭力就會不如國內很多出色的研究生們,因為國內的研究生學的專業更加針對中國國情,所以我的競爭力就不會得到很好的體現。所以我覺得我既然是法國工程師系統出來的學生就應該首先去了解法國的企業文化,深化我對法國整個文化,和法國整個工作階層文化的認識。我覺得只有這樣我的視野才能真正被打開,為我將來如果回國工作時,提供一個更加多元化的視野。

感謝朱緒嘉接受法廣採訪,也感謝巴黎高科中國項目負責人黃平女士的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