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宗教改革的鬥士馬丁·路德第七節 路德掀起的風暴

發表時間:

「提要」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時,並沒有想造成基督教世界的分裂,他向教廷挑戰是出自“誠實的憤怒”,因為他堅信上帝的公義是通過信徒的誠信來獲取的,有堅定信仰的人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獲得真正的恩寵,而羅馬教廷的行為沒有這種權威性。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廣告

問:路德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這實際上已經對教皇形成直接挑戰了。

 

答:路德這個行動的效果就是如此,但聽友們不要誤以為路德處心積慮地想發動什麼革命。他當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核心就是人的救贖只能依靠神的恩典,而獲得恩典的唯一途徑就是信。也就是把《福音書》中耶穌基督的教誨當作引領天國之路的明燈。我曾經和何光滬教授討論過因信稱義的問題,他提醒我去仔細體會倫勃朗的名畫《浪子歸家》。浪子之所以會歸家,就是因為他心中堅信父親不會嫌棄他,會向他伸出援手,並最終拯救他。這幅畫其實本就取材《新約·路加福音》之十五章,是耶穌講的一個故事。這個浪子歸家得到父親超常的接待,因為“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就是說浪子對父愛的信,能得到類似死而復生的恩典,這個恩典的獲得完全不靠浪子是否行了善功,花了金錢,所以路德反覆說,神的恩典是白白送給人的。他在“九十五條論綱”中說,“贖罪券絕不能赦免罪過,教皇本人無權作此赦免,赦免罪過權屬於上帝。教會的決定只能影響世上眾生,在煉獄中不起作用。教皇為煉獄中的人所能做的,只是祈禱。基督徒只要真心悔改,就得到了上帝的赦免,與贖罪券無關”。“九十五條論綱”貼出之後,引起的巨大反響是路德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可以說在德意志各個階層,從選帝侯到領主、破落騎士、修道士、手工業者、農民、學生,幾乎是一邊倒的贊成。為什麼呢?因為德意志市民社會的發展,已經使社會各階層有了需要保護的利益,路德的學生兼戰友梅蘭西頓一語道破,“上帝的恩典是送給每一個德國人的,我們為什麼要把大把金錢送給意大利人?”

 

問:這是不是說,路德提出的宗教問題,引出了現實存在的社會問題?

 

答:是的。它後來甚至引發了德國農民戰爭,其殘酷激烈絕非路德所能想象,結果把他嚇壞了,他成了保守派,反對農民戰爭。這些我們到後面再講。路德除了恩典問題之外,他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思想,那就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是一個獨立的自由信徒,他可以直接和上帝 交流,不需要通過教會這個中間人。基督徒在社會中生活,只需要服從社會的律法,而他屬靈的生活,則需要遵照《福音書》。這無形中就支持了德意志的世俗權力,支持了各邦國的選侯、王公和領主的權力。所以路德危難時,總會有世俗的權力來保護他。圍繞着路德的新思想,全社會都沸騰起來。大歷史學家雅克·巴爾贊在他的名著《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一書中曾經描繪過,“隨着更多消息的傳播,形形色色的人都卷了進去,對這個打亂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事兒,有讚頌的,有譴責的,眾說紛紜。這到底是個什麼事兒呢?具體說來,它包括熱血青年滿懷希望,追求新思想,痞子乘機聚眾鬧事,心懷不滿的人發泄積怨,禮儀和習俗被砸爛,污言穢語和公開的侮辱變得司空見慣。混亂之中,建築物表面被塗寫得亂七八糟,神像被毀壞,商店遭到搶劫,各種傳單在興奮和憤怒的人們中間傳閱,一傳十,十傳百,圍繞着一些話題開始了尖銳的辯論。自由戀愛、教士結婚、僧侶破戒、共產共妻,立即一舉清除一切罪惡和腐朽,創建一個嶄新的人間天堂”。

 

問:路德掀起的風暴,早已超越了純粹的宗教問題了。

 

答:是的。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這種情況,就是一個人對某一個問題的認知,恰恰撥動了社會其他人的心弦,這可以稱之為“思想的溢出效應”。所以路德是在批贖罪券,可德國人卻藉此發泄對教廷搜刮金錢的不滿,各選侯國的君主也對教廷干涉自己的權力早有不滿,此刻也正好借路德之口來挑戰羅馬教廷的權威,挑戰神權對世俗權力的壓制。販賣贖罪券的主要代理人特澤爾寫了一篇“一百零六個駁論”。當然他是為 教廷 辯護,可這篇東西印出來之後,被大學生們搶去一把火燒了。路德回答特澤爾的辯駁,一針見血地說,“假使因為我說的道理使某些人的錢包收到影響,而稱我為異端分子的話,我會很不在乎這些人的咆哮,因為只有不懂《聖經》的人才會這麼說”。而且路德一開始對教皇列奧十世很客氣。他給教皇寫信,恭維教皇,說他聰明有知識,但是繞來繞去對自己提出的神學解釋一點也不退讓。列奧十世也不想把事兒鬧大,他便招路德來羅馬,想當面教訓他,讓他服個軟兒。路德想來想去,決定不去羅馬,他害怕有去無回。為此他請求薩克森的選侯腓特烈的保護,教皇還同意了這個妥協,讓路德在德國和他的代表辯論。路德參加了幾場重要的辯論,在辯論中,他公開表明對羅馬教廷的態度。他說,“我要直率地宣布,真正的反基督者正坐在神殿中,而且正統治着羅馬,像充滿邪惡的巴比倫。羅馬教廷是撒旦的會堂”。這幾乎就是指着教皇的鼻子開罵了。路德這個人的性格,是又暴躁又膽怯。暴躁起來口無遮攔,什麼都敢說,膽怯起來又會覺得自己是個罪人。

 

問:但他最終還是不同教皇妥協。

 

答:這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神學解釋堅信不疑。他給朋友寫信說,“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已不顧羅馬人的憤怒,我將永不與他們妥協,讓他們斥責和燒掉所有屬於我的東西吧,我也將同樣報以顏色。現在我不再害怕,我正要刊行一部有關基督教改革的書籍,直接反對教皇,言辭激烈”。果然羅馬教廷和教皇本人宣布路德的學說為異端,要求信眾燒毀所有路德的著作,不許理睬和接近他。他所到之處都要將他驅逐出境,或者將他遣送羅馬。聽友們應該知道,在那個時代,宣布一個人是異端,意味着這個人不受任何法律保護,可經審判,送上火刑柱。所以宣布路德為異端,他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叛徒,人人可得而誅之。沒想到,越是對路德施以絕罰,路德的威望越高,鬥爭的高潮還在後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