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憲政制度的故鄉英國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之三 莎士比亞的身世

發表時間:

「提要」 歷史上很少有這種情況,一個名滿天下的人,卻只有極少的生平材料流傳下來,莎士比亞就是這樣一位。幾百年來,許多歷史學家、傳記作者翻遍各類檔案,細心探尋蛛絲馬跡,但仍有一些年代,莎士比亞似乎人間蒸發了。讓我們用一些公認可靠的記載,來勾勒一下莎士比亞身世的輪廓。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詩人。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詩人。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
廣告

問:在世界上著名的大作家中,莎士比亞的生平資料似乎格外少。

答:是這種情況。莎士比亞的傳記,我讀過3-4種,最喜歡的是安東尼·伯吉斯的《莎士比亞傳》。安東尼·伯吉斯是著名的作家,他最出名的著作是《上發條的橙子》。這部小說非常有名,但更有名的是斯坦利·庫布里克根據這本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這部電影獲得非常多的獎項,名頭反而蓋過了伯吉斯的原著。伯吉斯非常尊崇莎士比亞,他為他立的傳資料可靠,而且見解深刻。他說,“倘若讓人在兩個發現中選擇,一是發現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佚作,一是發現了他的洗衣單子。我們大家都會投票,選他換下來的臟衣服”。他的意思是說,人們現在忽略了莎士比亞戲劇本身的重要性,而專註於細微末節,特別是能吸引人注意的奇聞逸事。當然這是真正的舍本求末、買櫝還珠。現代人這種心理特彆強烈。可是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劇作家,反而不在意莎士比亞的外在的情況。比如本·瓊生,他在當時也是很受人追捧的劇作家和詩人。他是莎士比亞比較親密的朋友。在莎士比亞去世後,他就斷言,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一切時代”。在本·瓊生眼中,莎士比亞其悲劇堪與歐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一爭高下,喜劇可與阿里斯托芬和泰倫斯平分秋色。儘管他筆下萬鈞雷霆震撼舞台,妙語連珠如長矛般鋒利,但他文質彬彬、沉默寡言,和藹可親,虛懷若谷。

問:其實本·瓊生的這些話,已經給我們一個莎士比亞的具體形象。

答:是的,這幾句話可以說是識人之見。莎士比亞具體生在哪一天,現在已無可考。但是當地教堂的登記冊上記明他是1564年4月26日在教堂受洗。根據英國教會的規矩,新生兒應在3天之內受洗,所以人們就把莎士比亞的生日定在1564年4月23日。這一天恰好是英國人尊崇的守護神聖喬治節。有趣的是,人們考證出,莎士比亞這個名字藏在《聖經》中。《聖經 詩篇》第46篇正數第46行,有Shake搖撼一詞,而倒數46行有Spear一詞,兩詞相拼是Shakespear,正是莎士比亞的名字。而spear一詞除了長矛的意思之外,它還有一束光的意思, a spear of flame。而Shake除了搖動的意思,還有使某物處於某種狀態的意思,比如 the sun will shake whole city into light,意思是陽光讓全城處於光明之中。所以,Shakespear這個名字內含着“一束光芒照亮”的意思,這個巧合真是冥冥中暗合天意。莎士比亞的創作,如一束光照亮現世的千姿百態。這我們在談他的戲劇時,就能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莎士比亞一生,似乎從來沒有過高大上的時刻,他似乎永遠是在勤勉工作,掙錢,養家糊口。他雖寫出那麼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自己的一生卻安於一個本分的市民生活。

問:這很可能是他親眼看到父親每日忙碌,辛勤工作。

答:是的。他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他們生活在艾馮河畔斯特拉特福鎮旁邊的一個小村中。但是後來約翰棄農經商,在斯特拉特福鎮開了一家製作皮手套的作坊,現在這個鎮以莎士比亞故居聞名。鎮的入口處,有一座莎士比亞塑像,四個角上是莎士比亞創作的4個著名人物,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苔斯特蒙娜。約翰·莎士比亞一生努力,最後當上了市政參議。莎士比亞的母親亞登家族倒是有貴族傳統,有趣的是莎士比亞的爺爺是亞登家族家的佃戶,而他的兒子卻娶了老爺家的小姐。莎士比亞沒有受過什麼高深的教育,他是在斯特拉特福鎮的文法學校讀書。文法學校就是教人識字,科目單調無聊,主要以教授拉丁文為主。從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題材來看,他無疑是飽讀希臘羅馬文學和歷史。那些希臘羅馬的神話歷史人物,常常被寫入他的戲劇。在戲劇史上,曾經有過一些疑莎派,這些人認為,以莎士比亞所受的那點兒教育,他根本寫不出這麼多偉大作品。這些戲一定是那些學問精深、受過高等教育、又深諳法律與科學的人所作。他們提出的作者,有弗朗西斯·培根,或者是劇作家馬婁。這些疑莎派提出的論據,毫無說服力。

問:他們似乎不相信有天才。

答:是的。他們舉出的證據,基本上就是,莎士比亞劇本中涉及了無數的知識、學問,可莎士比亞從來沒學過這些東西,他怎麼懂呢?又怎麼能把這些知識那麼貼切地融入到他的戲劇情節中。其實,真正的大天才無一不是觸類旁通,他們的心靈像一塊吸水的海綿,能不動聲色地把周圍的各種知識養料悄悄吸收起來。一個一肚子學問的人,可能連個簡單的故事都講不全,那種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只能出自天才,而不會出自知識。正如安東尼·伯吉斯所說的,“培根派(指認為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由培根所作的人),虛妄地認為,一件藝術作品與一本學術著作具有同樣的性質。一個劇本表現出法律知識,那麼作者必定受過法律教育。這部戲劇發生的地點是蒙格萊里亞,那麼劇作家一定到該地遊歷過”。我們當然認為疑莎派是荒謬的,因為一個作家的特點,表現在他使用語言的方式上,這是根本裝不出來的。莎士比亞戲劇語言之豐富,貧弱的心靈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他的語言,時而娓娓道來,時而插科打諢,時而莊嚴肅穆,時而情意綿綿。最輝煌的詞句和戲虐調侃並存,最粗曠的挑釁與最細膩的傾訴同列。他筆下創造了成百個人物,就有上百種各具特色的語言,這是你讀一輩子書也造不出來的。語言是從流動的活水中汲取營養的。這活水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街談巷議、市井俚語同宮廷中的典雅談吐,都是原材料,可以拿來提煉鍛造。

問: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語言是創作的工具,也是一種標記。

答:對。其實,有閱讀經歷的朋友很容易理解這一點。打個比方,李杜齊名,但李白的詩和杜甫的詩,各自特點鮮明。李白詩句飛揚跋扈、汪洋恣肆,杜甫的詩句雄渾壯闊、沉鬱莊重,你是絕不會搞混的。咱們在講莎士比亞的戲劇之前,先要確立莎翁戲劇的歸屬,因為直到現在,疑莎派還時不時會冒個頭,發表一些見解來混淆視聽。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