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文藝復興巨人時代 巨人中的巨人 達芬奇之九蒙娜麗莎之謎

發表時間:

「提要」蒙娜麗莎這幅世界第一知名的畫,畫的是誰?畫中人物的微笑為什麼會被稱之為神秘?它怎麼到的法國?又如何被盜回意大利?這是達芬奇名畫之謎。

Affiche de l'exposition "Léonard de Vinci" au Louvre
Affiche de l'exposition "Léonard de Vinci" au Louvre ©MuséeduLouvreservicedepresse
廣告

問:對蒙娜麗莎這幅畫中的主角,有很多種說法。現在有沒有最終的結論呢?

答:好,今天我就來給聽友們講講這件事。有人說,蒙娜麗莎這幅畫才是真正的達芬奇密碼,這裡包含着兩層意思,第一,這畫的主角是誰?有關這幅畫的主人公的身份,最早也流傳最廣的說明,來自瓦薩里的達芬奇傳。書中寫道,“列奧納多被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雇請,為他的妻子麗莎太太畫像。經過四年辛苦之後,他放下了這幅未完成的作品,這幅作品現在屬於法國國王弗朗索瓦,被放在楓丹白露宮”。聽友們應該知道,這幅畫法文的名字叫La Joconde,它用的是麗莎的夫姓喬貢達。而我們所熟悉的蒙娜麗莎,它的原意就是麗莎夫人。Mona 就是意大利文夫人、太太的意思。她的原名是麗莎キ蓋拉爾迪尼,是佛羅倫薩一個頗有財富的大家族的女孩,後來嫁給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是這位富商的第三任妻子。在瓦薩里的記載中,這似乎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後來有人對瓦薩里的記載產生了懷疑,這主要是因為瓦薩里描述的這幅畫,與現在人們看到的畫,有些不同。比如瓦薩里談到了畫中人的眉毛,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畫,卻沒有眉毛。所以人們認為,瓦薩里本人沒有親眼見過這幅畫。再說,達芬奇1516年就到了法國,這幅畫,他是隨身攜帶的,可瓦薩里記述這幅畫的文字,卻寫於1546年之後,也就是說當他以如花之筆描繪這幅畫時,這幅畫離開意大利已經三十年了。1642年,楓丹白露的一位歷史學者,他在記述楓丹白露的歷史時,談到他看到的這幅畫。他說,“這是一位正派的意大利婦女,而不是妓女,她是費拉拉一位紳士的妻子”。

問:這就不對啦,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是佛羅倫薩人,而不是費拉拉人。

答:沒錯,這位歷史學家的一個誤會,就把蒙娜麗莎的身份搞亂了。而早在1517年,一位意大利旅行者安東尼奧,他到法國的克洛莊園去看達芬奇。當時,達芬奇向他展示了這幅畫,並且告訴他,這是美第奇家族的朱利亞諾向他訂購的。但問題是,達芬奇給他看的畫,是這幅蒙娜麗莎嗎?結果,幾百年來各種猜測層出不窮。有人說,這是達芬奇為一位意大利貴族的情人所畫的。有人說,畫中的主人公是達芬奇的母親,這個說法顯然受弗洛伊德的解釋影響。還有人說,這是達芬奇的自畫像。由於研究者在弗朗西斯科遺存的文件中,找不到他向達芬奇訂畫的合同,所以斷定,這畫不是他向達芬奇訂購的。不過經過上百年的研究,現在的結論大致已經定了,她就是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的妻子麗莎。因為人們找到了達芬奇的父親為弗朗西斯科家作公證的文件,證明他們是多年的合作夥伴。而且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時,住在聖母告知修道院,弗朗西斯科就是這座修道院的贊助者,他死後就埋在這座修道院里。據藝術史家考證,瓦薩里描述這幅畫的時候,麗莎本人還在世,就住在佛羅倫薩。她的孩子,很可能和瓦薩里本人熟識。瓦薩里本人確實未見過這幅畫,但他對這幅畫的描述,基本上是準確的。他的描述很可能來自弗朗西斯科家族的人,甚至很可能就是麗莎本人的,或她孩子的描述。而且,現在人們通過高科技X光多層掃描系統,證實了原來的畫上,確實有眉毛,而在達芬奇不斷修改這幅畫的過程中被抹去了。意大利美術史家帕朗蒂有一本專著,名為《蒙娜麗莎——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佛羅倫薩婦女》。他詳細考證了這幅畫主人公的生平、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以及這個家族與達芬奇家族的關係。最後他寫道,黨總之,麗莎和弗朗西斯科的個人和家庭經歷,他們與列奧納多之間可能存在的友誼,瓦薩里重複地肯定,以及當時的另一些證據,使我們確信,喬貢達夫人或蒙娜麗莎,確實就是麗莎キ蓋拉爾迪尼。列奧納多在佛羅倫薩於1503-1506年間畫這幅畫,在上面工作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完成。他深深地喜愛這幅畫,將它帶在身邊,一直到遷往法國國王的宮廷昂布瓦斯,並於1519年死在那裡媒。但是在2005年,有了更為直接的證據。人們發現,馬基雅維利的秘書阿戈斯蒂諾キ韋斯普奇,曾閱讀一部西塞羅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西塞羅評價一位羅馬的畫家阿佩萊斯,他寫道,黨阿佩萊斯用最精美的手法,描繪了維納斯的頭部和上半身,卻未曾雕琢她身體的其餘部分媒。韋斯普奇在書頁空白處,作了一句批註,說,黨列奧納多在所有作品中莫不如此,比如麗莎キ德キ喬貢達的頭部和聖母的母親安妮”。這句話寫於1503年10月。就此,我們可以斷定,達芬奇是於1503年開始創作麗莎キ喬貢達,也就是蒙娜麗莎這部作品的。畫中的主角,就是麗莎キ喬貢達。

問:現在這段公案已經了結,盧浮宮在2003年專門舉行了一個活動,紀念蒙娜麗莎創作500周年。

答:是的。不過,就在上個世紀,這幅畫還是不得安寧。它丟了,引起全世界矚目。因為這個案子牽扯到兩位法國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我來給聽友們講講這段故事。1911年夏天,畢加索到法國西班牙邊境的小村塞萊特去靜心創作,一天他在咖啡館裡,突然看到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盧浮宮的蒙娜麗莎被盜,而一位名叫熱利キ皮埃利特的比利時人,在巴黎人報上,登了一條認罪狀,說他曾經在盧浮宮偷走了三座古代伊比利亞的小雕像。更聳人聽聞的是,這個冒險家聲稱,蒙娜麗莎是他偷的。畢加索嚇壞了,因為這位皮埃利特把偷來的雕像,賣給了畢加索,而畢加索正是從這雕像中吸取了原始主義的靈感,創作了著名的《阿維尼翁少女》。介紹畢加索與皮埃利特認識的人,是當時正紅的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奈爾。這位比利時竊賊,恰恰是他的秘書。畢加索急忙趕回巴黎,他和阿波利奈爾當時想把這雕像扔進塞納河,但是又不敢行動,最終他們把雕像寄給了巴黎人報,請他們還給盧浮宮。但是9月7日,警察逮捕了阿波利奈爾,罪名是窩藏罪犯和脅從盜竊。阿波利奈爾這位以一首《米拉波橋》聞名天下的大詩人,被帶上手銬,投入監獄。畢加索也遭警察傳訊。當時警察認定是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勾結皮埃利特,盜竊了蒙娜麗莎。他們當然不承認,而且警察翻遍了他們的物品,也沒有找到證據,後來在巴黎一大批藝術家的聲援下,他們兩人被釋放了,卻時刻在警察的監視之下,直到兩年之後,佛羅倫薩烏菲茲博物館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號稱要獻給烏菲茲博物館一件寶貝蒙娜麗莎。結果,博物館的人就報了警,警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起到旅館去見這位獻寶人,並檢查了他手中的蒙娜麗莎,結果大吃一驚,達芬奇的這件絕世珍寶,居然真的就在他手上。此人名叫佩魯吉亞,他是為沒什麼才分的畫家,但是心心念念地要讓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重歸意大利,於是他到法國來找機會,正巧盧浮宮正在招人作裝修,他就進了盧浮宮打工,踩好點兒,設計好路線,在一個大中午,工作人員去吃午飯,他穿着一身工作服,大模大樣地把這幅畫從牆上摘下來,在樓梯拐角處,從畫框中取出這幅畫,掖在工作服里,大搖大擺出了門。那時候的盧浮宮根本沒有什麼監控設備,然後佩魯吉亞就回到了意大利,他把畫一直放在一個木桶里,盤算着等風聲過去再獻寶。他以為國家會表揚他的愛國情操,誰知卻以盜竊罪坐了兩年牢。結果這幅畫在烏菲茲博物館展覽了六個月,這真是它第一次回故鄉。直到1913年12月19日,意大利政府才將這幅畫歸還法國。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最終洗清了嫌疑。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兒。

Pensée Culture Europe N°93 diff 09/10/2022 Renaissance  /Da Vinci 09 /

巨人時代,文藝復興 : 巨人中的巨人,達芬奇之九蒙娜麗莎之謎

「提要」蒙娜麗莎這幅世界第一知名的畫,畫的是誰?畫中人物的微笑為什麼會被稱之為神秘?它怎麼到的法國?又如何被盜回意大利?這是達芬奇名畫之謎。

問:對蒙娜麗莎這幅畫中的主角,有很多種說法。現在有沒有最終的結論呢?

答:好,今天我就來給聽友們講講這件事。有人說,蒙娜麗莎這幅畫才是真正的達芬奇密碼,這裡包含着兩層意思,第一,這畫的主角是誰?有關這幅畫的主人公的身份,最早也流傳最廣的說明,來自瓦薩里的達芬奇傳。書中寫道,“列奧納多被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雇請,為他的妻子麗莎太太畫像。經過四年辛苦之後,他放下了這幅未完成的作品,這幅作品現在屬於法國國王弗朗索瓦,被放在楓丹白露宮”。聽友們應該知道,這幅畫法文的名字叫La Joconde,它用的是麗莎的夫姓喬貢達。而我們所熟悉的蒙娜麗莎,它的原意就是麗莎夫人。Mona 就是意大利文夫人、太太的意思。她的原名是麗莎キ蓋拉爾迪尼,是佛羅倫薩一個頗有財富的大家族的女孩,後來嫁給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是這位富商的第三任妻子。在瓦薩里的記載中,這似乎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後來有人對瓦薩里的記載產生了懷疑,這主要是因為瓦薩里描述的這幅畫,與現在人們看到的畫,有些不同。比如瓦薩里談到了畫中人的眉毛,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畫,卻沒有眉毛。所以人們認為,瓦薩里本人沒有親眼見過這幅畫。再說,達芬奇1516年就到了法國,這幅畫,他是隨身攜帶的,可瓦薩里記述這幅畫的文字,卻寫於1546年之後,也就是說當他以如花之筆描繪這幅畫時,這幅畫離開意大利已經三十年了。1642年,楓丹白露的一位歷史學者,他在記述楓丹白露的歷史時,談到他看到的這幅畫。他說,“這是一位正派的意大利婦女,而不是妓女,她是費拉拉一位紳士的妻子”。

問:這就不對啦,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是佛羅倫薩人,而不是費拉拉人。

答:沒錯,這位歷史學家的一個誤會,就把蒙娜麗莎的身份搞亂了。而早在1517年,一位意大利旅行者安東尼奧,他到法國的克洛莊園去看達芬奇。當時,達芬奇向他展示了這幅畫,並且告訴他,這是美第奇家族的朱利亞諾向他訂購的。但問題是,達芬奇給他看的畫,是這幅蒙娜麗莎嗎?結果,幾百年來各種猜測層出不窮。有人說,這是達芬奇為一位意大利貴族的情人所畫的。有人說,畫中的主人公是達芬奇的母親,這個說法顯然受弗洛伊德的解釋影響。還有人說,這是達芬奇的自畫像。由於研究者在弗朗西斯科遺存的文件中,找不到他向達芬奇訂畫的合同,所以斷定,這畫不是他向達芬奇訂購的。不過經過上百年的研究,現在的結論大致已經定了,她就是弗朗西斯科キ德キ喬貢達的妻子麗莎。因為人們找到了達芬奇的父親為弗朗西斯科家作公證的文件,證明他們是多年的合作夥伴。而且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時,住在聖母告知修道院,弗朗西斯科就是這座修道院的贊助者,他死後就埋在這座修道院里。據藝術史家考證,瓦薩里描述這幅畫的時候,麗莎本人還在世,就住在佛羅倫薩。她的孩子,很可能和瓦薩里本人熟識。瓦薩里本人確實未見過這幅畫,但他對這幅畫的描述,基本上是準確的。他的描述很可能來自弗朗西斯科家族的人,甚至很可能就是麗莎本人的,或她孩子的描述。而且,現在人們通過高科技X光多層掃描系統,證實了原來的畫上,確實有眉毛,而在達芬奇不斷修改這幅畫的過程中被抹去了。意大利美術史家帕朗蒂有一本專著,名為《蒙娜麗莎——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佛羅倫薩婦女》。他詳細考證了這幅畫主人公的生平、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以及這個家族與達芬奇家族的關係。最後他寫道,黨總之,麗莎和弗朗西斯科的個人和家庭經歷,他們與列奧納多之間可能存在的友誼,瓦薩里重複地肯定,以及當時的另一些證據,使我們確信,喬貢達夫人或蒙娜麗莎,確實就是麗莎キ蓋拉爾迪尼。列奧納多在佛羅倫薩於1503-1506年間畫這幅畫,在上面工作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完成。他深深地喜愛這幅畫,將它帶在身邊,一直到遷往法國國王的宮廷昂布瓦斯,並於1519年死在那裡媒。但是在2005年,有了更為直接的證據。人們發現,馬基雅維利的秘書阿戈斯蒂諾キ韋斯普奇,曾閱讀一部西塞羅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西塞羅評價一位羅馬的畫家阿佩萊斯,他寫道,黨阿佩萊斯用最精美的手法,描繪了維納斯的頭部和上半身,卻未曾雕琢她身體的其餘部分媒。韋斯普奇在書頁空白處,作了一句批註,說,黨列奧納多在所有作品中莫不如此,比如麗莎キ德キ喬貢達的頭部和聖母的母親安妮”。這句話寫於1503年10月。就此,我們可以斷定,達芬奇是於1503年開始創作麗莎キ喬貢達,也就是蒙娜麗莎這部作品的。畫中的主角,就是麗莎キ喬貢達。

問:現在這段公案已經了結,盧浮宮在2003年專門舉行了一個活動,紀念蒙娜麗莎創作500周年。

答:是的。不過,就在上個世紀,這幅畫還是不得安寧。它丟了,引起全世界矚目。因為這個案子牽扯到兩位法國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我來給聽友們講講這段故事。1911年夏天,畢加索到法國西班牙邊境的小村塞萊特去靜心創作,一天他在咖啡館裡,突然看到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盧浮宮的蒙娜麗莎被盜,而一位名叫熱利キ皮埃利特的比利時人,在巴黎人報上,登了一條認罪狀,說他曾經在盧浮宮偷走了三座古代伊比利亞的小雕像。更聳人聽聞的是,這個冒險家聲稱,蒙娜麗莎是他偷的。畢加索嚇壞了,因為這位皮埃利特把偷來的雕像,賣給了畢加索,而畢加索正是從這雕像中吸取了原始主義的靈感,創作了著名的《阿維尼翁少女》。介紹畢加索與皮埃利特認識的人,是當時正紅的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奈爾。這位比利時竊賊,恰恰是他的秘書。畢加索急忙趕回巴黎,他和阿波利奈爾當時想把這雕像扔進塞納河,但是又不敢行動,最終他們把雕像寄給了巴黎人報,請他們還給盧浮宮。但是9月7日,警察逮捕了阿波利奈爾,罪名是窩藏罪犯和脅從盜竊。阿波利奈爾這位以一首《米拉波橋》聞名天下的大詩人,被帶上手銬,投入監獄。畢加索也遭警察傳訊。當時警察認定是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勾結皮埃利特,盜竊了蒙娜麗莎。他們當然不承認,而且警察翻遍了他們的物品,也沒有找到證據,後來在巴黎一大批藝術家的聲援下,他們兩人被釋放了,卻時刻在警察的監視之下,直到兩年之後,佛羅倫薩烏菲茲博物館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號稱要獻給烏菲茲博物館一件寶貝蒙娜麗莎。結果,博物館的人就報了警,警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起到旅館去見這位獻寶人,並檢查了他手中的蒙娜麗莎,結果大吃一驚,達芬奇的這件絕世珍寶,居然真的就在他手上。此人名叫佩魯吉亞,他是為沒什麼才分的畫家,但是心心念念地要讓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重歸意大利,於是他到法國來找機會,正巧盧浮宮正在招人作裝修,他就進了盧浮宮打工,踩好點兒,設計好路線,在一個大中午,工作人員去吃午飯,他穿着一身工作服,大模大樣地把這幅畫從牆上摘下來,在樓梯拐角處,從畫框中取出這幅畫,掖在工作服里,大搖大擺出了門。那時候的盧浮宮根本沒有什麼監控設備,然後佩魯吉亞就回到了意大利,他把畫一直放在一個木桶里,盤算着等風聲過去再獻寶。他以為國家會表揚他的愛國情操,誰知卻以盜竊罪坐了兩年牢。結果這幅畫在烏菲茲博物館展覽了六個月,這真是它第一次回故鄉。直到1913年12月19日,意大利政府才將這幅畫歸還法國。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最終洗清了嫌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