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宗教改革的鬥士馬丁·路德第十節 沃爾姆斯會議——“我不能撤回我的意見”

發表時間:

「提要」在沃爾姆斯會議上,馬丁·路德直接面對查理五世。教皇的神權和帝國皇帝的君權,逼迫他撤回自己對基督教信仰的解釋。在這泰山壓頂之時,路德挺身捍衛他所認定的真理。他堅定地說,“我不能撤回我的意見”。一個無權無勢的弱小個人,僅憑內心的信仰,敢於對抗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實現了卡萊爾所稱“人類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一刻”。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廣告

問:這個沃爾姆斯會議意味着路德要和歐洲當時最強大的勢力對決。

答:沒錯。查理五世可以說是歐洲世俗權力的象徵,而教皇派代表阿萊安德出席,象徵著神聖權力的在場。李葉評價說,“世界歷史和宗教歷史的發展高峰,兩相吻合的時刻是極少有的。而這樣罕見的事情在1521年4月17日的沃爾姆斯會議上發生了。人們將這一天看作世界歷史極為重要的轉折象徵是不無理由的”。在這個會議召開前,日耳曼各地的貴族就紛紛來到這個只有七千人的小城,他們要來看路德怎樣面對這千鈞之重的權力。因為他們骨子裡都支持路德。可能他們並不懂路德對基督教信條的重新解釋,但他們知道路德是日耳曼民族精神的代表。他們準備在需要時保護路德。教皇的代表阿萊安德自己記述道,“所有日耳曼人都武裝起來抵抗羅馬教會,整個世界為了即將舉行的會議而嘩然。教皇頒布的開除路德教籍之訓諭,成為人們取笑的對象。我不能上街,因為日耳曼人手按劍柄對我咬牙切齒。我希望教皇能賜一張赦罪狀,假使我有什麼三長兩短,希望教皇能照顧我的兄弟姐妹”。聽友們從教皇代表的話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氣氛有多麼緊張。儘管查理五世對路德說,你有我的安全通行證,不需要害怕暴力和干擾。但路德的朋友和學生,有不少人反對路德去沃爾姆斯。他們認為去那裡,等於把自己放在仇視他的勢力手中。但路德勇敢地說,“縱使沃爾姆斯的惡魔,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多,我也要去”。

問:路德堅持要去沃爾姆斯,直接面對查理五世,這很有象徵意義。

答:你看得很准。這象徵著信仰與權勢的歷史性對決。在人類歷史中,我們總是看到不可一世的權力,操縱着社會的運行,但其實,堅定的信仰、對真理的熱愛會促成歷史的轉折。一個觀念被某些偉大的人格所堅持、宣揚,當這些觀念被更多的人認定為真理時,世界就變了。這就是黑格爾所稱的人類用頭立地的時刻。我們慣於相信物質的力量,但精神力量的運作卻是人不易察覺的。路德在去沃爾姆斯的路上對人說,“我知道別人不愛聽,但我還是要講,講真理,而且非講不可,即便要我付出二十個腦袋的代價”。4月16日一早,許多路德的支持者,就去迎候路德。路德坐在一輛小篷車中,前面卻有帝國傳令官引路開道,車在黑壓壓的人群中慢慢前行,人群中不時爆發出歡呼聲。路德不像是來接受審判的,倒像是英雄凱旋。李葉分析這種情形時指出,“那些認為宗教改革運動首先確立了德意志民族情感的人,是頗有道理的。這種民族情感以信仰為中心,凝聚而成。這裡將作出的信仰決斷,對整個民族的未來有深遠意義。因此它的作用也影響到歐洲大陸的歷史進程”。由於人群擁擠,帝國傳令官繞小道才把路德送到會議廳。查理五世已經在等候。不過有一件事兒,聽友們要知道,這位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不懂德文,也弄不清路德究竟講了些什麼。但是正像李葉所說的,“年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時已意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他的社稷和權力,他的親朋,他的軀體、熱血、生命和靈魂,都是為了維護天主教信仰和羅馬教廷。所以他早就把路德看作異端”。

問:路德與皇帝有沒有關於教義的辯論?

答:有,但不是查理五世本人,而是由艾克主教代表他與路德進行辯論。一開始,一張長條桌子上擺着教廷收集到的路德的各種著作。艾克主教問,這些著作是不是都是你寫的?據說路德一下子被這場面震懾住了,說話輕聲細語,他承認這些都是他的著作。艾克又問他,你是否願意收回你的觀點。路德爭辯說,那些關於羅馬教廷的著作,都是事實,教廷腐敗是大家都承認的。這時查理五世大喊了一聲,不對。路德馬上轉向皇帝,對他說,如果我撤回這些書,那就是打開了更專制、更偽善的大門,會使教會變得更糟糕。至於我對教義的解釋,我請求給我時間考慮一下。第二天,會議繼續進行。艾克主教訓斥路德,“你怎麼能認定自己是唯一了解《聖經》的人?你自認為你高於如此多的有名望的人,聲稱比他們懂得多,你沒有權利懷疑最神聖的正統觀念,那是由基督創造、使徒傳布的,它由聖公會通過,羅馬教會闡明,這些是教皇和帝王都禁止我們加以討論的,否則辯論就無止無休”。

問:一聽就能明白,這就是強詞奪理,不許妄議。

答:對。這就是說權勢肯定了的東西就是對的。這時,路德已經一點也不膽怯了。他用德語回答說,“我的良心是出於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願意撤回任何意見,因為違背我的良心。這是錯誤,而且是不安全的事情。求上帝幫助我,阿門”。聽到路德宣布他不收回自己的觀點,並堅持教會是錯的,大廳里一下子靜下來。查理五世 惱怒地說,“夠了,他不接受教會會議,我們不用再聽了”。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教士,憑藉自己內心所認定的真理,公開對當時的最高權威,皇帝和教皇說不。這就是卡萊爾之所以稱此為“人類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一刻”的原因。4月19日,查理五世自己用法文寫了一份宣言,“祖先們一向至死忠於羅馬教會,保護天主教的信心及上帝的恩寵。我決定,要步先祖之後塵。一個教士,要和千年基督教教義相對抗,那一定是錯誤的。昨天,我聽了馬丁·路德的頑固的抗辯,我很後悔這麼久對他的錯誤言行未加抵制。他可以憑藉安全通行證回去,但是不能再傳道或鼓動任何騷亂。我要把他當作異端而反對”。這場較量暫告一段落。但沒想到在路德回程上,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派人埋伏在路上,將路德劫走,藏到了他自己的領地瓦特堡中。路德後來的故事從瓦特堡開始,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