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宗教改革的鬥士馬丁·路德第十二節 路德與德國農民戰爭之一——德意志農民的悲慘狀況

發表時間:

「提要」路德對教廷的反抗之所以獲得廣泛的支持,原因並非僅僅是教義之爭,當時日耳曼各地的民眾,除了受到教會的盤剝,還受到封建領主、諸侯的壓榨。他們內心久已盼望着變革,他們渴望有一種使他們擺脫精神和肉體雙重奴役的革命。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廣告

問:十六世紀德國驚天動地的農民戰爭,恰恰發生在沃爾姆斯會議前後。路德也捲入其中了吧?

 

答:是的。路德對德國農民戰爭的態度,是研究那段歷史和研究路德的大課題。簡單地說,許多農民和他們的領袖,是受路德啟發而奮起反抗的。而當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時,路德卻完全站在農民的對立面,反對農民起義,對起義領袖破口大罵。把他自己一直宣揚的自由理念拋置腦後。路德的行為有沒有一個內在的邏輯呢?這個問題有一些複雜,讓我們試着來理一理。我們先看看德國農民戰爭大致的狀況。其實,首先揭竿而起的,並不是農民,而是帝國騎士。他們的首領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朗茲·馮·濟金根。所謂帝國騎士,是由皇帝直接冊封的最低一級貴族,他們原本擁有一些特權,有自己的騎士領地和為自己服勞役的農民。但是這些騎士大多不善經營,又渴望享受一種中世紀傳統的貴族浪漫生活,在生活拮據之時,他們就出賣自己的領地,漸漸地這些人中就有一些淪為貧窮潦倒的一個階層。他們看到許多人因為效力教廷而從各個教區的教堂、修道院分得一些利益,而他們自己原有的一些特權,比如私設關卡、強收過路費,甚至結夥擄掠,這些行為日益受到諸侯城邦法律的限制。這些騎士覺得自己的自由被剝奪,特別是被教會組織排斥在外。他們感到需要有人出來爭取這個階層的利益。濟金根是萊茵河下游最有名的騎士,他就出面召集萊茵河下游的600位騎士集會,組成兄弟聯盟,這個聯盟宣布,他們不服從任何諸侯的法律和教會的法律,而只服從騎士法,也就是以騎士的榮譽為準則,以匡扶正義為追求。德國歷史學家威廉·齊梅爾曼的名著《偉大的德國農民戰爭》中,曾經給了濟金根這樣一個評價,“人們有理由把這位出現在兩個時代交替之際的傑出人物,稱作舊德意志的末代男爵。在他作為自己城堡中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君主的時候,騎士的形象在完全和永遠消逝之前,最後一次在他身上放射出眩目的光輝”。

 

問:我記得,工人運動領袖拉薩爾,曾經以濟金根為主角,寫過一部悲劇,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都對這個歷史人物發表過評論。

 

答:是的。他們對拉薩爾的悲劇寫過通信,但我們今天不講這個問題,而集中談歷史事件。濟金根身邊有一位重要的合作者,那就是胡騰,他是路德的學生和忠實信徒。他完全接受路德對基督教教義的解釋,他敏銳地感覺到,路德對基督教學說的解釋,以及他與羅馬教廷的鬥爭,是給德意志民族帶來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的源泉。他在給路德的信中寫到,“覺醒吧,你高貴的自由”。他號召德國人,“我們要依靠上帝來保衛和獲得我們的自由。勇敢地把我們的祖國,從它所受的一切壓迫和重負下解救出來”。他本來寄希望於查理五世,但後來發現查理五世對德意志民族的自由毫無興趣,於是他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濟金根身上。因為濟金根不僅有一定的勢力,而且手中有一支騎士武裝。胡騰以濟金根的名義請路德到他的城堡愛貝恩堡來做客,藉此讓路德給濟金根講述他的宗教改革思想。濟金根也完全附庸了路德的教義。路德在濟金根面前也講過一些非常激進的話,比如,他說,“我們用刀劍懲治盜賊,用絞索懲治殺人者,用烈火懲治異教徒,那為什麼我們不運用各種武器來討伐這些身為教皇、紅衣主教,而又傷風敗俗,不配為人師表的羅馬罪惡之城的蛇蠍,用他們的血來洗我們的手呢?”這話已經激進到了極端。不過後來路德的態度完全大反轉。濟金根的起義在帝國政府的強力鎮壓下失敗了,他本人也戰死,胡騰也流亡到瑞士,最後死在蘇黎世湖上的烏弗瑙小島上。不過聽友們要記住,濟金根起義只是德國農民戰爭的先導,而當時德意志底層民眾所受的苦難要更為悲慘。諸侯和各地擁有土地莊園的領主對農民的欺辱、壓榨,格外地野蠻兇殘。除了強迫勞役、苛捐雜稅之外,還有完全喪失人性的初夜權。封建領主對農民可以任意進行損傷肢體的懲罰,比如在領主的山林中拾柴,會被處以砍手的刑罰。愛彌爾·路德維希在他的《德國人》這本書中說,“農民的要求實在可憐,只不過是要求打獵、捕魚等等微小的權利。要戰勝封建領主,可不是件容易事兒,可能要付出一隻手的代價。農民跪在領主面前,懇求他保留右手,砍去左手。即使如此,右手還是會被剁掉。德國封建領主貴族的兇殘、暴虐,在其他國家的歷史中很少見到”。

 

問:那麼教士和僧侶是不是另有特權?

 

答:是的。他們坐享各種金錢收入,比如什一稅,贖罪券買賣等等,卻從不繳納一分錢的稅賦。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路德之所以在德意志極受尊崇,是因為他對教廷的抨擊,激起德意志人早已埋藏心中的對教會勢力的忿恨。可以說,教會借基督之名,欺騙信眾,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掠奪更多的金錢。除了我們前面講過的贖罪券,還有出賣假聖物,齊梅爾曼記述說,“教堂主事用聖物騙人,他們拿一隻猛禽的羽毛,說是天使米迦勒的羽翼。或者用乾草填滿一個盒子,說這乾草來自耶穌誕生的馬槽。然後詭稱撫摸這兩件東西可以醫治瘟疫,從而騙取錢財”。庇護路德的腓特烈三世,就是個有名的聖物收藏者。據說他有一千多件藏品,這裡不知有多少上當受騙、從教士手中花巨款買下的假貨。還有可怕的負擔,是所謂主教上任年貢,也就是某一教區主教出缺,新主教上任,要交給羅馬教廷一大筆錢,這筆錢都被強行攤派在教區的民眾身上。如果短期內這個主教職位多次出現空缺,那老百姓就真是被敲骨吸髓,沒了活路。因為這筆錢被稱作是給上帝的供奉,你若不交就面臨開除教籍的危險。聽友們應該知道,那時候除了教會,再無其他社會組織,一個人生老病死全要靠教會主持打點,老百姓是沒有地方逃的。一次主教任職,應付的金額達到15000-20000 古爾盾。美因茲大主教,從1505到1513年七年內換了三次,老百姓每次都要奉獻。當時德意志的農民,除了封建領主之外,還有教會的壓榨,真是苦不堪言。所以路德出來反對教廷時,老百姓會感到終於有人出來說話了。他們最讚賞路德所宣稱的,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自由的,每一個基督徒都是教士,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權利服務於社會,也享受生活的尊嚴。這個說法實際上內含着強烈的政治意向。有人站出來,要以刀劍實現路德的理想。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