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文藝復興巨人時代 巨人中的巨人達芬奇之十 蒙娜麗莎的微笑與最後的歸宿

發表時間:

「提要」對蒙娜麗莎的微笑,幾百年來有無數種解讀。人們癡迷於這微笑,讚歎她,又用各種方式說明這微笑的來由和寓意。其實,這微笑是達芬奇把科學探索的成果和人類深厚的情感相結合的產物。這微笑陪伴達芬奇在盧瓦河畔安度晚年。

巴黎盧浮宮珍藏的達芬奇傑作:『蒙娜麗莎』。
巴黎盧浮宮珍藏的達芬奇傑作:『蒙娜麗莎』。 © AFP/Jean-Pierre Muller
廣告

問:人們常說,蒙娜麗莎有着謎一樣的微笑。這是個什麼謎呢?

答:所謂達芬奇密碼的第二層含義就是這個微笑,解謎的說法有很多,我來用我所讀到的資料,加上自己的一點思考,和聽友們交流一下。據瓦薩里記載,達芬奇作畫時,為了讓麗莎夫人能夠保持微笑,“他雇了一批人,在他作畫時說笑彈唱,逗蒙娜麗莎開心。在列奧納多的這幅作品中,有着一種令人心醉的微笑,那樣的超逸、聖潔,這微笑難以捉摸、不可思議,生活中沒有比她更具活力的微笑了”。瓦薩里是從外在的方面來解釋這個微笑的成因。弗洛伊德卻說,“微笑的女人就是達芬奇的母親卡特琳娜的再現,他的母親可能擁有這種神秘的微笑。而達芬奇可能遺忘了這種微笑,當他在這位佛羅倫薩的夫人臉上重新發現它時,他被深深迷住了”。弗洛伊德這是用精神分析學的方法,從人的深層心理、潛意識這個角度來解釋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就是說,這個神秘的微笑是達芬奇戀母情結的升華。但是,還有一種解釋,達芬奇傳記的作者沃爾特キ艾薩克森說,“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用畢生敏銳的觀察力,來探求知識的結果,他對知識的追尋詳盡地記錄在數千頁筆記里,照射在曲面物體上的光線,人臉的解剖,幾何體的形狀變化,地球與人體的對比,所有這些都幫助他領悟如何精妙地描繪動作與情感”。他這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解釋蒙娜麗莎的微笑。

 

問:這種解釋,以往很少見到。或許,他是最有說服力的。

答:我也這麼感覺,因為這有確鑿的證據。在達芬奇的科學筆記中,記載了他對笑,從解剖學的角度所作的研究。他關注的是,何種肌肉運動產生了笑。他寫道,“人體控制嘴唇運動的肌肉,多於任何其他動物。你會發現嘴唇的各種姿態對應着各種肌肉運動,還有更多的肌肉運動讓嘴唇的姿態恢復原狀”。他畫了許多面部肌肉運動的解剖圖,讓人們能夠看到情緒轉換為面部表情的生理上的機制。在這些解剖圖的旁邊,達芬奇註解說,“收縮嘴唇的肌肉,就是構成下唇的肌肉,其他的還有那些讓嘴唇聚攏在一起的肌肉,讓它橫向扭曲的肌肉,讓它們恢復原位的肌肉”。在這些關於肌肉運動的解剖圖後面,達芬奇畫了一幅嘴唇的草圖,見過這幅草圖的艾薩克森說,“草圖中的嘴唇線條,極富藝術性,不是單純的解剖圖,那嘴唇似乎從達芬奇的筆記中偷偷看着我們,透露着一絲微笑,那微笑忽隱忽現,縈繞不去。它的神秘讓人入迷,此時列奧納多正在創作蒙娜麗莎”。這個解釋說明,達芬奇筆下的這個神秘微笑,是他徹底研究了一個微笑所扯動的肌肉運動,所以他才能畫出表面上的微笑背後的深層運動,這是自然、情感與人的生理機能的精妙的結合,不是拿着畫筆,照着模特就能畫出來的。我想這才是幾百年來人們為何反覆討論這個微笑背後的原因。它是內心流露的情感,喜悅,歡愉,通過達芬奇瞭然於心的那一絲絲肌肉及其運動,用高超的繪畫技巧,把它留在畫板上,成為永恆的神秘微笑。艾薩克森總結說,“開始時這只是一幅絲綢商人妻子的肖像,後來演變成一次探索之旅,列奧納多在探索如何描繪人類複雜的情緒,如何通過神秘的微笑,使其過目不忘,如何將我們的本質與宇宙的本質聯繫在一起,最終蒙娜麗莎的靈魂和自然的靈魂交織在了一起”。

 

問:我想,這個解釋可能更客觀、更全面。那麼達芬奇為什麼選擇法國作他的最後歸宿地呢?

答:這正如我們在前面講過的,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巨匠,都需要一個穩妥可靠的贊助人。這個人要能賞識他的才華,還要有足夠的權威和財力訂購他的作品。而達芬奇這一生始終沒有尋找到這種歸屬感,這恐怕是因為他的才賦天馬行空,很難專註為一個君王服務。而且他的創作過程太自由,不受合同限制,常常違約。我們看達芬奇服務過的君主,洛倫佐キ美第奇沒有訂過他的作品,米蘭的斯福查大公訂購的騎馬銅像也僅僅完成了模型,凱撒キ波吉亞的要求多集中在軍事器械方面。這時,新登基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出現了,這位國王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崇拜者,正是他把文藝復興風格引入法國,他改建的楓丹白露宮採用大量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他所用的一些藝術家,形成的所謂楓丹白露流派,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體現。1515年12月,達芬奇在博洛尼亞和弗朗索瓦一世見了面,這位新君主是法王路易十二的女婿,而路易十二在佔領米蘭期間,就對達芬奇非常崇拜。弗朗索瓦一世,可以說是對達芬奇仰慕已久,他和達芬奇一見面就提出請他到法國,加入自己的宮廷。弗朗索瓦一世的母親露易絲キ德キ薩伏瓦也督促法國駐羅馬大使,說,“我懇請您敦促列奧納多大師,儘快來到國王身邊”。1516年,年已64歲的達芬奇翻越積雪的阿爾卑斯山,到了法國。隨身帶着《蒙娜麗莎》、《聖安妮與聖母子》,《施洗者約翰》和他一生精心研究的成果,幾千頁的筆記。

 

問:法國人真要感謝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眼光,讓法國擁有了這些曠世財富。

答:確實如此。艾薩克森有一段話,總結弗朗索瓦一世與達芬奇的關係,“對列奧納多而言,弗朗索瓦一世是最完美的贊助人,他無條件地欣賞達芬奇,從來不纏着他去完成任何繪畫,支持他對工程和建築的熱愛,鼓勵他去排練、演出他自己創作的幻想劇,給了他一個舒適的家,還有一筆定期的豐厚的薪俸。列奧納多被授予國王的首席畫家、工程師和建築師頭銜。但對弗朗索瓦一世來說,列奧納多最大的價值,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才智。弗朗索瓦一世求知若渴,而列奧納多就是世界上經驗知識的最佳來源,他能教給國王幾乎任何領域的知識,從眼睛如何視物到月亮為什麼會反光,反過來列奧納多也能向優雅博學的年輕國王學習,正如列奧納多在筆記中,對亞歷山大大帝和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的評價那樣,亞歷山大和亞里士多德是彼此的老師”。這段話可以說,最全面客觀地描述了這兩個偉人的關係。顯然,在達芬奇的心中,他和弗朗索瓦一世,就是十六世紀的亞歷山大和亞里士多德。據藝術家切利尼記載,弗朗索瓦一世曾說,他無法相信世界上還會再有列奧納多這樣淵博的人。他不僅通曉雕塑、繪畫和建築,而且他還是真正偉大的哲學家。有關克洛莊園和達芬奇最後的日子,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