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憲政制度的故鄉英國 霍布斯—利維坦的分析家: 霍布斯的時代 (下)

發表時間:

「提要」 蘇格蘭王室的混亂,引發英格蘭王室的焦慮。走投無路的瑪麗·斯圖亞特,被迫逃亡英格蘭,把自己交給伊麗莎白。但是蘇格蘭的天主教勢力卻試圖尋機除掉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讓本來就有英格蘭王位繼承權的瑪麗登上大寶,實現天主教一統英倫三島的夢想。

英國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
英國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 © DR
廣告

問:看來瑪麗身上還牽扯到宗教鬥爭。

答:是的,這裡要提到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蘇格蘭宗教改革的首領約翰·諾克斯。他是一個狂熱的加爾文宗信徒,為人狂妄,性格偏執,在瑪麗剛回國登基時,他們就有激烈的言語衝突。現在瑪麗自投羅網來到伊麗莎白手中,英格蘭的清教勢力,特別是重臣塞西爾,一直在監視着耶穌會的圖謀,他的後繼者、老謀深算的沃爾辛厄姆更是收集到大量證據,證明天主教勢力一直試圖謀殺伊麗莎白,讓瑪麗掌權。由於瑪麗在蘇格蘭已被證明和謀殺親夫罪有關,被逼遜位,她的不滿周歲的兒子繼位,就是詹姆斯六世,而這個嬰兒現在正在加爾文派牧師的手中。所以,一旦天主教的陰謀得逞,那勢必天下大亂。丘吉爾概括當時的時局,“受到長期監禁的蘇格蘭女王瑪麗,自然是引起上述陰謀活動的主要原因,如果把伊麗莎白從人間除掉,瑪麗就可以繼承英國王位。這些陰謀使英格蘭王位由誰繼承的問題更加突出。假如瑪麗去世,她的兒子詹姆斯六世將成為英格蘭王位的繼承人,而此時他安全地處於蘇格蘭加爾文派的控制下。為了避免出現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女王,必須在耶穌會及其盟友害死伊麗莎白之前除掉瑪麗”。但伊麗莎白始終未下手,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是瑪麗卻只得過15年類似囚禁的生活。她的生活被照料得很好,各類享受應有盡有,只是沒有自由。不過瑪麗從未甘心失敗,她一直想東山再起。為此,她開始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她本來不承認自己曾經同意遜位,讓兒子接班,現在她願意讓兒子擁有國王名號,而自己則是實際上的女王。

問:瑪麗是不屈不撓!

答:這其實不過是陷入絕境的女王給自己的幻想。沒有這個幻想,她的生命便沒有意義。但其實正是這個執拗的幻想讓她送了命。伊麗莎白身邊的權臣設下圈套,讓她和謀殺伊麗莎白的陰謀扯上關係,最終迫使伊麗莎白批准了死刑。1587年2月8日,蘇格蘭女王、前法國王後、英格蘭王座的繼承者瑪麗·斯圖亞特被行刑。伊麗莎白沒有了任何威脅,安安穩穩又統治英格蘭十六年,1603年3月24日離世。這年霍布斯15歲。與他有關係的君王是瑪麗的兒子蘇格蘭王詹姆斯六世,但此時他已頭戴英格蘭王冠,以英國的統續稱詹姆斯一世。但是這位詹姆斯一世,在蘇格蘭加爾文派的教育下長大,對英格蘭自大憲章開始的憲政原則一竅不通,又喜愛舞文弄墨,認為自己是個哲學家,什麼都懂。他曾隨意下令要絞死一個竊賊,但這命令在英格蘭卻沒有人執行,因為那裡有嚴格的習慣法。丘吉爾總結說,“人人都接受這樣一個原則,國王只能根據人民贊同的法律進行統治,不應該把人民不贊成的東西(如捐稅)強加給他們。不過,並沒有對這條原則進行分析,或者探討它的確切含義。在十七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努力在歷史上、法律上、理論上和實踐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詹姆斯召集了第一屆國會,立即提出國王特權和國會權力的問題。他聲稱,“既然對上帝能做什麼提出質疑是無神論和褻瀆的行為。臣民對國王能做什麼提出質疑,也是膽大妄為和對上帝的不敬”。丘吉爾說,“國會下議院立即回應了一份措辭恭敬但語氣堅定的奏摺,提醒國王說,他們的權利包括選舉自由、言論自由以及在國會開會期間免遭逮捕的權利”。

問:不過詹姆斯一世完全不知道英格蘭憲政原則已有百年的發展。

答:是的。他對國會的抗辯嗤之以鼻,認為國會的權利是欺君罔上,他對君權不加限制的尊崇,顯然受他童年記憶的影響。他父母的遭遇是他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特別是當他母親瑪麗女王被處死之後,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繼承權,對伊麗莎白女王極盡恭維,處處小心,生怕女王剝奪他的繼承權。苦等15年,終於登上大寶,他對這寶座該有多麼珍視!由於他是從蘇格蘭的窮鄉僻壤來到英格蘭繼承王位,所以他不知君王可以是憲政之下的明君,也可以是獨裁暴虐的昏君。詹姆斯一世信心滿滿,要當個權力無限的專制君王。英國史學大家麥考萊在《英國史》一書中評論說,“詹姆斯一向自詡治國有方,但他的路線直接違背一切治國法則,達於極致。他不斷宣揚國會特權僅僅是國王自願的恩賜,國王的合法權力猶如上帝的合法權力,不勞國會多管閑事”。詹姆斯一世同國會最大的衝突,在於國王特權與國會的立法權發生衝突時,由誰裁定。當時英國最有學問的大法官科克認為,應該由法官而不是國王裁定。這條原則是法制社會的最基本原則。如果代表法律的法官不能依法斷案,而由國王擁有裁定權,那麼法制必然蕩然無存。詹姆斯撤了科克大法官的職,不過這場鬥爭為隨後英國內戰中對查理國王的審判奠定了法律基礎。但是詹姆斯一世做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工作,在他主持下,由五十名學者重新翻譯、校訂了《聖經》英文版。這部《聖經》欽定本是英語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仍稱為《詹姆斯欽定本》。

問:看起來詹姆斯一世繼位後,英國的憲政法制原則面臨大考驗。

答:是的,丘吉爾就看到了這種情況。他說,“隨着歲月流逝,詹姆斯同國會的關係日益不和,以前都鐸王朝比較謹慎地使用國王特權,也從未提出過統治國家的整套理論。詹姆斯卻不然,他以先生自居,把全國人民當學生,在理論上實行君主專制,十六世紀的政治局勢也有利於他的專制主張”。當時任樞機大臣的培根,就極力迎合國王的要求。這位培根大名鼎鼎,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幾百年來廣為傳頌。他是個哲學家,在哲學史上他是對認識論有卓越貢獻的人。但這個人私德不佳,曾因貪污受賄入獄。他雖然在國會與國王之爭中站在國王一邊,但他並未在國家政治理論上有深入的思考。1625年詹姆斯去世,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他統治期間,英國爆發了內戰,可以說這一時期是英國歷史上翻天覆地的時代,它是英國法制史上的關鍵時期。可以說,英國內戰在刀槍之後隱藏着的根本問題是走向成熟的憲政國家,還是退回君主專制。丘吉爾總結說,“科克和塞爾登等偉大律師,把他們的目光引向國會在蘭開斯特王朝時期擁有的權利,他們自豪地談論大憲章,甚至談到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古老權利。對他們來說,過去的歷史幾乎可以提供成文憲法,國王卻顯出背離這個憲法的傾向。國王也在回顧過去,有許多先例證明,國王可以行使絕對權威。國王和國會各有一套堅定不移的原則,這給未來的鬥爭帶來了悲壯的場面。內戰以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結束,而對這一切的思考,都凝聚在霍布斯的著作中。現在,他該出場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